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李月阳
私信
0
来源:图虫

估值87亿,4位博士要去香港IPO了

2024-03-27
转载
超30家机构入局。

本文转载自:白鲸出海,作者:黎曼。猎云网已获授权。

又一家进军大模型的AI独角兽谋求上市“输血”。

近日,国内AI语音独角兽——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知声)再度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早在2020年,云知声就曾冲刺科创板“AI语音第一股”,计划募资9.1亿元。时值AI上市热潮,商汤、云从、旷视、格灵深瞳等AI企业均先后冲击资本市场,不过这些企业上市后的股票表现并不如意。随后,云知声以“出于战略发展考虑”为由撤回上市申请,和很多科技企业一样,云知声也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转战港股。2023年7月,云知声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目前已失效。

2012年,由四位AI领域的博士创立的云知声,走过中国双创与AI创业最红火的10年,受到30余家外部机构及国资背景的资方支持,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中网投、京东、中金、高通等知名机构皆在其列,估值近90亿元。

四个博士做出“AI语音第一股”

云知声的核心人物主要来自于国内语音识别最早进行研究且最权威的中科院自动化所。

一位是以“理工男”和“技术人”自称的云知声董事长兼CTO梁家恩,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一位是副总裁康恒,同是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CEO则由上交大博士后黄伟担任,负责云知声 AI 芯片系列产品的研发的是中科大博士李霄寒。

随着企业的发展,团队分工演变为梁家恩坚守AI技术研发,其他3位合伙人的重点转变为解决AI技术产业化闭环上的各种业务问题。

云知声可以说是国内AI商用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其创业之际,国内AI商用领域一片空白,并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或成功先例供AI创业者参考。尽管当时国外已有IBM、谷歌等科技巨头在各个赛道展开AI布局,但如何在中国土壤结出土生土长的产业果实,仍是创业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AI领域很多人还在讲故事、拼技术、说理念的时代,云知声已率先启动了商业落地。

2012年,云知声引入深度神经网络(DNN),率先将其应用于商业语音识别系统,并围绕其构建了国内首个永久免费的语音平台。一年后,罗永浩在其锤子手机的“锤子ROM”发布会上宣布,云知声击败科大讯飞,成为锤子手机的首选语音解决方案提供商。这让成立仅一年的云知声进入大众视野,并在随后拿到了乐视电视、搜狗的商业合作。

2014年初,意识到智能交互与物联网结合趋势的云知声,提出了面向物联网的“云-端-芯”核心战略,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了造芯计划,开始着手研发uDSP处理器和DeepNet IP技术。

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半年后,云知声火速发布“山海大模型”,并展示出了语言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等通用能力。而云知声也被称为亚洲最早将AI大语言模型商业化的公司之一。

从智能音箱市场火热、自动驾驶市场爆发式增长,到AIoT概念引发的“全屋智能”布局以及大模型的引燃,云知声的布局一直顺应着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而变化。

目前,云知声的智能语音芯片及AI解决方案已落地至物联、医疗、住宅、教育和酒店等诸多场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收入计,云知声是2022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0.6%。同年,按收入计,云知声在中国智慧生活及智慧医院行业均排名第三。

超30家机构入局,估值87亿元

团队光环熠熠,AI赛道前景无限,云知声曾经确实是不折不扣备受创投圈追捧的明星公司。公司IPO前的估值近90亿。

2012年11月,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由和易谷雨独家投资1300万元。市面资料显示,和易谷雨成立于2011年,是金一文化董事孙戈旗下的股权投资基金。

1年后,云知声迎来A轮融资,和易谷雨追投1233万元,启明创投也在本轮入局,投资5千万。

2015年至3月至2016年2月,公司先后完成B轮与B+轮融资。3月,在B轮融资中,公司转让资本447万美元,受让人包括Sky Galaxy Investment、启明创投;同时本轮增资3000万美元,挚信资本出资2500万美元,高通出资500万美元。次年2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5000万元。

2017年及2018年,“国家队”进场,公司完成C轮融资共计7.3亿元,由京东尚科、中网投、中金佳泰等12家资方共同出资完成。这里提一嘴,中网投背后资方均为国资及政府背景,包括中信国安集团、中邮人寿保险、中国移动通信、财政部、中国电信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等。

随后,2020年10月,云知声提报科创板上市申请。当时,科创板上市的氛围急转直下,蚂蚁金服IPO被叫停,包括云知声在内的多家公司主动撤回科创板申请。撤回距离其提交IPO申请仅3个半月时间。

正值AI企业相继竞速上市之际,作为语音赛道的独角兽,云知声却放缓了自己的脚步。曾有媒体询问黄伟是否将收购列入考虑之中,他说:“创业的目的,是做一家值得尊重的科技公司,如果只是为了收购的话,其实大家就没有必要去创业了”。

黄伟曾问自己,IPO很风光,但自己到底想做个什么样的企业?“我并不认为IPO是我的终点。”这是他得出的结论,他希望公司能越来越健康,“我们已经发展9年(受访时间为2021年),我还希望再发展9年。”

半年后,云知声开启了D轮融资,融了五次,主要为老股东继续“输血”。2019年3月公司完成D轮融资,资本转让8910万元,增资5393万元;同年完成D+轮融资8922万元,2年后完成D1轮融资,包括挚信资本5000万美元与启明创投500万美元,以及天津朴树出资3000万元;2022年完成D2轮融资1000万元;2023年4月完成D3轮融资共计3.7亿元。

2023年5月,云知声进行了上市前的最后融资,分别是德阳数字等共计1.5亿元、杭州富阳的2亿元,以此轮数据推算,云知声估值约在87亿元左右。

IPO前,启明创投持有云知声9.4%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其次为挚信资本持有8.9%,和易谷雨持有8.6%,中网投持有6.4%。

大模型是答案吗?

AI的商业化始终是个迷雾,尽管云知声是最早一批AI落地的赛道头部,但十余年来,其财务上依旧未能扭亏为盈。

2021年至2023年,云知声收入分别为4.56亿元、6.01亿元和7.28亿元,同期,剔除股份支付开支、赎回负债利息的融资成本及开支,云知声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10亿元、1.72亿元、1.83亿元、1.37亿元,累计亏损5.65亿元。

更为要命的是,云知声2022年6.01亿元的收入中,有3.69亿元是应收账款,占比超六成。其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达到254天,远超它自己设定的180天安全线。去年,它计提了1.38亿元的减值拨备,这些钱可能很难收回来。

云知声的主要收入构成来源于智慧生活与智慧医疗。报告期内,云知声在智慧生活的收入占比分别占总收入的72.3%、77.4%、81.0%,同期智慧医疗收入分别占比为27.5%、22.5%、18.9%。

公司最大开销主要在硬件和研发。硬件成本分别占收入的34.4%、51.0%及46.6%,研发开支费用从2020年的1亿8930万元增加至2022年等2亿8710万元。随着“山海大模型”的后期持续研发,这一项费用应当会继续增加。

那么,解救这场困局的会是“大模型”吗?

随着ChatGPT引发的大语言模型狂潮,给所有赛道公司带来了巨大地希望,这也带动了一批AI相关企业冲击港股。

2023年后,在港交所排队的 AI 、数字化、智能化相关公司数量超过40家,占了整个港交所排队等待聆讯的四成。除了AI 语音“云知声”,AI 制药公司“英矽智能”、智能驾驶芯片“黑芝麻智能”、生成式AI(AIGC)“出门问问”等多家 AI公司也先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尽管一二级募资市场对AI的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资本市场确实需要新故事。

对于自己的大模型实力,云知声创始人、CEO黄伟曾说,“云知声的目标是2023年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并在医疗、物联、教育等垂直领域超越GPT4。”目前目标完成度如何不得而知,但大模型的“竞赛”对还在亏损的云知声来说无疑是一场持久战。这也让云知声能否上市募资显得至关重要。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