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东四十条资本
私信
0
来源:图虫

投了理想的基金,DPI破4了

2024-03-04
转载
“理想汽车杀疯了”。

本文转载自:东四十条资本,作者:刘燕秋,编辑:XXX。猎云网已获授权。

前些日子,底片集中写了不少黑马机构,新面孔各有各的绝活。市场剧烈,适者生存是真理,真理之下,不分新旧。比如,今天谈的明势就不是什么新面孔,但在这家成立十年的“老机构”身上,我看到一些新势能、新方法。

这次对明势的关注,源于我前阵子在小红书看到一张“部分业绩最佳国内基金”的照片,虽然来源匿名,基金化名,但我还是从化名里认出了“MS”,并后续确认了一个信息:

他们美元二期的DPI已经突破4了。

但或许还不止于此。因为就在本周,理想交出一份“炸裂”的财报,千亿营收,百亿利润,股价回到历史高位,市值一夜涨几百亿。

以早期投资人来说,谁最先投理想赚大钱了?明势,它是唯一一家天使轮投了理想的VC;谁如今最长于凭理想赚钱?可能还是明势,沿着理想生态,已经拿下两个IPO;

看来,做投资最有意思的因素还是赚钱,于是我决定认真把明势当课题,研究一下。

首先看募资,明势2022年就拿了中东的钱。现在想抱中东资本大腿的多了,但想之前,先得看看,沟通成本,时间成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支付的呢?比起当下才回过味来的机构,至少可以说,明势对大势的敏锐度不错,执行力也行。

想找中东募资的人有个常见的毛病,只瞄准主权基金,但体量又未必在对方射程。明势呢,当初找的是某主权财富基金全资控股的子基金,可以想见,他们关注中东募资的时间点只会更早,先花工夫把颗粒度搞到足够细,才能有效匹配需求。

其次看投资。VC投资越来越吃资源,资源里最重要的就是关系,什么时间点,和谁建立关系,决定了你现在的竞争力。这两年高校教授人群成了VC香饽饽,而黄明明结识李泽湘的时间呢?2014年——明势成立那一年,认识张峻彬,是2015年。

张峻彬是谁?当时是李泽湘的学生,现在是云鲸创始人。这些信息证明了一点:明势在科技或者说机器人赛道上,从一开始就抓对了人,没绕过弯路。当然,逻辑是摆脱不了时代性的,所以当初明势投云鲸投的也不是科技成果转化,纯粹是产业、产品。这倒不稀奇,总结这几年做得好的VC,运气是必要条件。

再看退出。去年底,知行科技IPO,去年初,裕太微电子IPO,一年之内,两个天使轮项目IPO。再往前数,还有理想和小牛,总数4个IPO,里边有本垒打,估值超过100亿的项目7个。作为早期基金,十分说得过去。

所以看出来没?“明势”这个名字没白起。不知道这名字算不算黄明明给自己的心理暗示,但这家机构,家底还真是围绕“势”打下来的。

最后看组织,这个有意思。

早期机构规模小,创始人的边界往往就是机构的边界。明势成立九年,在黄明明之外,还有人能赚钱吗?还真有,比如在美元最回避不过的大模型赛道上,明势早在2022年就投到了MiniMax,谁投的?夏令。

别小看一个项目或者一条赛道,这是边界扩张和能力演进的重要标志。投资就是要靠结果说话,如果说黄明明靠与“势”周旋定义了明势1.0,那么Minimax和相关赛道本身就指向了2.0的端倪。

想想吧,在这个时间点,前进一步有多难?

摆脱路径依赖,生生辟出新的赛道去赚钱,和长期守在科技能源领域,等待时代降临而开始赚钱,这背后的难度可绝不一样。

挑战客观上的难度,意味着主观上的不服。眼下多少VC躺平了?但明势没有,还在募资,做研究,扣扳机。去年我在一个会上听黄明明说,“一周内又投了三个项目”。

明势一位LP挺认可,“这帮人天天跟打了鸡血一样”。但LP认可的是态度还是能力?我去进一步打听了一下,拿到一组数据。

明势人民币一期已投企业总市值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里边有理想和知行,IRR为34%,动态DPI大约1.9。还有2014年和2015年两支基金,动态DPI约4.2倍和3.9倍。

所以,我对明势的看法如下:环境不好,结果不错,难度不小,态度不服。

更进一步的问题就来了:不服,凭什么?

我们进一步展开谈。

选择决定命运

谈论明势资本,必须先谈黄明明。创办明势资本前,他做过天使投资人,更早之前,他是连续创业者,算不上大成,但成绩斐然。

2000年,互联网第一波浪潮,在芝加哥商学院读一年级的黄明明回上海,拉着同学创业了一波;后来第二轮互联网浪潮,黄明明再次回国创业,这次创办的265导航网站最后卖给了Google。

黄总履历不赘述了。但上述两段故事摆在一起,至少能说明一点,黄明明对每一波浪潮都很敏感。识别“势”在哪儿,是做创业投资但先觉条件,但别小看这个东西,它不用学,也学不来,类似天赋。

在新一轮创投潮来临时,黄明明还抓住了天使投资这个舶来工具。2005年他参与组织了国内第一次站长大会,来的是李学凌、姚劲波、雷军、李想。

这里边,他投中了李想的汽车之家,后者于2013年在纽交所上市。当然,他和李想的缘分远不止于此,此处暂且不提。十年后,当黄明明复盘那段经历时,除了欣慰于投中李想,也不免感慨道,自己低估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年轻创始人的潜力。

他的心结是,为什么没有每个都投?

我猜,这就是后来做基金的原因,从单枪匹马的天使投资,转为更具规模化和体系性的机构化投资。

2014年7月,黄明明一手创办的明势资本成立。一期募资4100万美元,重点关注科技驱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其交叉领域,那一期基金里的被投就有理想、小牛、神策、赤子城等案例。

回头看,那正是移动互联网黄金时代的末期。人很难完全跳脱出自身所处环境的限制。当时的投资人都在思考,把互联网摆在什么样的场景里才能发挥作用,于是O2O和P2P构成投资主流。与其他机构不同的是,黄明明在看投资机器人和智能出行。

产业升级,这是他选的站位。第二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显然又站对了位置。

多年之后,对比同时期基金,你会发现,有人投中理想,有人押注拼多多,有人赌的是贝壳。开弓没有回头箭,最初选择的方向,以及最初投中什么,推动这些机构在后面几年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后来有人戏言,“国内的机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投了EV的,一种是没投的。”

你说黄明明当年都看明白了,我指定不信,但你说他选对了十年的方向,还真没错。

拥抱“全村的希望”

理想成了明势的压舱石。这很说得过去:明势不但第一轮下注,还在后续连投七轮。

问题是,理想这样的链主企业,凭什么在明势这里当压舱石呢?

所以我想说,投了理想的人多了,但从第一天就在的,肯定不一样。更何况,纵然李想是已经证明过自己的创业者,但直到产品量产前,他所坚持的技术路线仍然不被很多人看好。假使你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最难忘的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我想展开讲讲的另一点是,有时你看到不同的人做着相同的事,但因为对这事情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所做的事情对他们的意义便有了差别。这番道理也可以用于阐释对理想的投资。

首先,黄明明是真的信李想,而不只是想借他赚钱。

2020年理想美股上市前夕,黄明明特意发表公开信《相信李想,实现理想》以示支持。他写道,“无论理想是停留在脑海中的一个构想,还是在那些调整产品推倒产线重来、融资环节多次碰壁不被认可的艰难时刻,明势始终都是最坚定支持李想的投资机构,原因只有一个——相信李想。”

注意,相信是一种被低估的能力。《繁花》的开头,阿宝既然选择了爷叔,便信到底,哪怕要求离谱,哪怕一度亏钱。至于结果,成就成,败也不掀桌子,这叫先明后不争。

更重要的是,这里不是盲目的信,而是看到了远景之后的信。

先厘清一个概念。

产业投资风头正盛,“链主企业”成了香饽饽。按照学界定义,链主企业是指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下游,在整个产业链中引领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整合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科技行业巨头。

我和明势的朋友聊了聊,听说内部定义了十几家链主企业,取名“全村的希望”。投资团队定期做互动。

理想,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链主企业。“最重要”这个定义可不能胡下,除了关系近,关键得能合作,能赚钱。

围绕理想,明势干嘛了?

一,孵化投资了一批早期项目,智能驾驶Tier1、激光雷达、车载芯片、AI芯片都有。

二,带着投资的产业项目跟理想业务部门互动,对接需求,寻求合作。这对理想并不是负担,能带来早期投资视角和信息。

投资不追风口,就得有一套内在的逻辑。如果将理想汽车视为节点,明势的投资轨迹可以这么理解。

从电动车开始,沿着电气化这条线,不同阶段的投资主题各有侧重:2015年前的重点在整车;从2015年到2018年,转向Tier1和激光雷达企业,如知行科技、一径科技;从2018、2019年开始,投向更底层的芯片企业,裕太微电子、创视微电子等。

关于VC如何利用好链主企业,我曾与明势的朋友有过交流。对方坦承,如果单纯论投芯片,明势未必比垂直基金有优势。但如果着眼增量,由于有理想这样的下游车厂作为抓手,对于未来的需求能够判断得更高效。

举例来说,原来传统的汽车只有5%的成本来自于半导体和核心电子零部件,但到了新能源车,预计有25%甚至到30%的成本来自于半导体。从5%到30%,当中有巨大的产业链的转移,明势抓的就是这个机会,在半导体投了近20家。

布局归布局,关键是得赚钱,裕太微电子就是个赚钱的例子。

我之前在明势AGM上听黄明明讲过,这笔投资起点是多年前李想的一句话,他说,未来汽车上的数据传输量将是传统汽车的上百倍,甚至可能是成千上万倍,传统汽车的CAN总线协议肯定无法支持这么大的数据量,一定要有新的范式。

顺着这个思路,明势找到裕太微,并在几年后收获了一个科创板IPO。

以理想汽车为节点,沿着电气化,投出了知行科技和裕太微电子,两个IPO。另一条由理想而来的,是智能化,果实就是MiniMax。

这里有一段关于投资逻辑的阐释。

基于和理想的交流,得到一个结论:端到端的数据驱动已经在电动车领域跑通。因此,当2021年一个团队说要在NLP领域做端到端的数据驱动,那么可行性就ok。于是,2022年初,他们投到了MiniMax。

所以,押中MiniMax,是从数据切进来,长成了大模型,又是一次提前布局的成功案例。后来,又循着这条思路,明势将端到端的数据驱动迁移到机器人,投资了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逐际动力。智能电动车——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围绕理想汽车的另一条投资主线由此形成。

由此,明势成为一个“现代性”的样本。当下投资圈的潮流是什么?浪花中的一朵是,投资机构都在强调自己的产业朋友圈和生态圈。但具体怎么交朋友法?怎么将和链主企业的互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业绩?

明势提供了一个比较具象的答案——你得懂人情世故,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棋盘上,也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欲望。

这么说吧,你要和“全村的希望”这些链主企业交朋友,就要给对方提供价值。一家VC手里的钱,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那么至少你在认知、资源、信息这些层面就一定要跑在更前边。也就是说,明势的方法是,在认知这类软实力上,不是和VC同行卷,而是跳过这一层,直接和最有势能的头部企业和顶级企业家去卷。

凭什么定义2.0?

2018年是关键年份。这一年,明势募集了三期美元,金额为1亿美元。同时LP构成由最初以新经济企业家为主,转变为以慈善基金会、家族基金、母基金等机构化LP为主。

2018年,算一算,距离理想上市还有两年时间。重磅IPO还没来,明势的募资规模此时并没有大幅提升,但伴随LP的机构化,明势也已经进入机构化的关键阶段,说白了,不能再指着黄明明一个人了。

去年的AGM上,黄明明说,“2017、 18年以后,我意识到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很重要的迹象是,市场最头部的大白马基金的认知在开始变化,他们也看到了我们在几年前看到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和消费端的红利正在消失,中国正在开始从流量红利驱动的模式,进入到底层科技创新驱动的模式。”

结果是,科技投资赛道变得拥挤,大块头的加入倒逼原有的玩家不得不先升级。

黄明明当时干啥了?

首先,分钱。多少机构留不住人是因为老板不舍得分钱啊。当时的做法是,同一个项目分carry,不依据职级不同而有所不同。而明势内部这时告别论资排辈,将激励机制拉平。

其次,人才。适时吐旧纳新。2018年后,先后任命了两个合伙人,慢慢构建起2.0的team。

有用没有呢?数据佐证。第一阶段,95%的基金的业绩和收入由黄明明个人贡献,2018年以后,投资团队已经贡献了超过60%。

看看案例,黄明明抓住了理想汽车,团队抓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投出来的是MiniMax、蔚领时代、神策数据、鸭嘴兽、逐际动力。

分钱,留人,先决条件是出成绩。没成绩哪来的钱分?这可以从IPO和募资去看。

2020年7月,理想汽车在美股上市。同年11月,明势宣布新两期基金超募(早期旗舰基金和旗舰基金),总计3亿美金,相比上一期,翻了三倍。

上规模不难理解,这是当时很多机构的共识。比如,理想上市之后,有投资人在复盘时遗憾于“没有投进更多”,美元基金因此又做大一倍,增加了对成长期的覆盖。

明势的非共识,就是克制地多募钱。到今天,AUM超过70亿。如果算上募集中的美元五期基金和正在首关的人民币三期,规模估计过百亿——但仍然限制在早期的体量。

但在投资上,明势不是典型的早期投法,成立快十年,项目不到200个,一年20来个——真不算多。

慢慢来,但不要停。

黄明明当初的判断是对的,今天的科技投资早已是必争之地。赛道拥挤,如何破局?我很喜欢他的那句话。他说,放在两三年的维度,今天拥挤的科技投资市场上,所有人都是竞争对手,但如果拉到十年的维度,又有多少人仍坚持在这个领域呢?

所以,拒绝躺平,干就完了。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