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无锡新晋独角兽吉姆西启动IPO
无锡新晋独角兽吉姆西启动IPO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投中网
私信
0
来源:图虫

投资人劝我把公司卖了

2024-01-23
行业研究 转载
不少机构已经意识到,不能仅以IPO作为主要的退出路径。

本文转载自:投中网,作者:黎曼。猎云网已获授权。

被投企业寻求并购的案例开始增多。

“最近圈子里的朋友各种项目推过来,都想着能被并购。”某FA合伙人黄觉告诉我,这些项目遍及各行各业,估值则从几个亿到几十亿元不等。

一家双币基金的管理创始合伙人刘素也颇有感触,“一些基金面临退出要寻求赎回,这导致一些被投企业开始和上市公司开启收购谈判了。”

“现在确实有很多投资人劝企业去谈并购,但创始人不肯。”VC机构创始合伙人许白表示。

在“退出难”日益成为行业症结之际,一些VC/PE对企业原有的IPO时间表逐渐失去耐心。

不少机构已经意识到,不能仅以IPO作为主要的退出路径,“我们也正在重新研究项目的退出工作,不一定要等到上市,可以跟企业一起寻求并购的机会退出。”许白称。

百亿独角兽不IPO了

“一家独角兽级别企业,曾被明星资本追捧,大概率已经放弃IPO的进程,转而寻求并购退出。”黄觉告诉我。

这个正在寻求并购的独角兽成立于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之际,吃到了VC们的鼎盛投资红利期,因此其背后的股东阵容也非常“豪华”,一众国内顶级产业资本、投资机构和政府资本等先后战略性投资入股。其在经历了多轮融资后,2022年,该企业估值已到了百亿元,跨入独角兽行列。

按照先例,这家企业本会和其他明星独角兽般如期IPO,在一个精心挑选的日子里敲锣并被铭记。但现实结局或正在被改写。

这样一家明星独角兽为何打消IPO念头?

一方面是创始团队自身利益不足。“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股东进入,创始团队的股权被极大稀释。这使得创始人转身寻求新的赛道,而这种心猿意马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一众股东的不满。”黄觉表示。事实上,2023年该公司就已爆出了创始团队和投资人发生纠纷的新闻,这让本就坎坷的IPO道路更加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就算IPO了,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在二级市场的低迷下无法兑现是大概率事件,即便上市了也会出现估值倒挂的情况。在IPO破发普遍的今天,“最后一轮投资人基本浮亏”。

再者,尽管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略有增长,但未来业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退出压力,投资人在种种预期不乐观之下,更愿意选择早点变现。

IPO收紧,对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对资本依赖较大科技行业的影响最为明显,比如生物医药。

许白也告诉我,他现在也接触到一些生物医药的项目有被并购的意向。“其实这段时间生物医药的投融资、包括药企上市都已经比较坎坷了,收紧IPO对中后期的投资退出确实影响很大。不少医药领域的机构投资者都纷纷调低了IPO的预期。”

“如果被投企业跑过来跟我说想被并购,我们是乐见其成的。”辰韬资本合伙人Iris也告诉我,IPO收紧后,并购也就成了VC短期内的最佳退出渠道。

一个困局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尽管上述独角兽企业自降估值寻求并购,却依旧难以找寻到买家。

“企业估值开到很低,但外部机构都不愿意接手。囿于产业配套、上市公司定增条件趋严,因而有条件买入的买家也很有限。”黄觉表示,再退一步看,就算找到了买家,机构股东意见如何?又该如何定价?定价后又该如何分配?如果并购导致最终的对价产生极大的折扣,那么对于后续进入的投资人而言,恐怕企业卖身也难以让他们收回本金。

“毕竟有人是几亿元投的,也有人是几十亿元下注的,前后轮的投资人利益如何平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不卖的话又能怎么办?现在是陷入了一个困局。”黄觉感叹。

定价与估值倒挂,总的来说,就是钱少了,这就涉及到股东们该怎么分的问题。

假如面对这种情况,刘素告诉我,她能接受的最差情况是“收益为0,如果被投发生并购,届时可能还会再加一些额外的补偿条款”;许白说,他能接受的最差是:“保本+利息就行。”

这应该能普遍反应投资人的心态。

2023年10月就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例,即驭光科技被歌尔股份收购一事,引发了市场关于并购退出路径的讨论。

驭光科技成立于2016年,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3D人脸识别、机器人视觉等领域。创始人属于“清华+海归”创业者,这家公司从成立至被并购在9轮融资里累计获得5.6亿元资金,投后估值20亿元。

这起并购的交易细节这里就不赘述了。由于涉及多轮投资方,并购方歌尔股份也是股东之一,驭光科技最终卖掉的实际估值仅11.19亿元(已扣除歌尔光学购买歌尔股份持有的部分后对应估值),与2019年的融资估值价格持平。也就是说,2019年之后的投资人都是亏损的状态。

对于驭光科技的整个交易来说,有业内人猜测,不太可能在早期投资人收益这么高,后期投资人亏钱的情况下达成,更可能是几乎所有投资人都不怎么赚钱,但应该也不会有投资人赔钱。为了促成交易的最终成交,很有可能天使轮、A轮要让出一部分收益出来补偿最后几轮投资人。

许白也告诉我,各家协议或有不同,一般来说,最后一轮资方可能会最先拿到钱。企业一般会先把本还给最新的投资人,后面有结余的钱再给前几轮的投资人分。而最受影响的可能是创始人,因为创始人的优先级最差。

“在并购领域,原来一级市场的估值逻辑就不成立了,价格是各方在有限条件下的博弈和平衡,你让后面的投资人亏钱,整个交易肯定做不成,必然需要前面的投资人和创始人来补偿后面的投资人。这时,各轮投资人都要认清形势,从大局出发。”刘素认为。

“能被并购已经不错了”

对于越来越多被投寻求并购的案例出现,也表明了一件事:投资人对被投企业寻求并购的态度已悄然改变。

对于大多数企业创始人来说,多年经营的心血是不愿意被卖掉的。对于真金白银押注的投资人来说,在DPI的压力下,也不愿意损失任意一笔能够获得回报的项目。但与未来有大量公司将消亡于融不到资导致资金断裂来比,能卖掉已经是很多公司的好归宿了。这对创业者来说,不需要背上那么多回购对赌的压力,投资人也能拿回本金。

过去一些的观点认为,IPO和并购有跷跷板效应。IPO退出的赚钱效应已经大不如前,市场上开始有源源不断的收并购需求产生。

我的同事在此前的《IPO焦虑突然就来了》一文中也提到当前IPO的难度有多大:2023年10月份IPO出现“零受理”,包括A股、港股以及美股在内,仅有18家中国公司成功IPO,数量约是9月份的一半,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此外,一二级市场严重脱钩。自科创板推出以来,在减持环节上就堆积了万亿资产。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IPO带给VC/PE机构带来的账面退出回报总计大约是3.8万亿元。而同期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包括创投与非创投股东)减持规模总计只有约1.3万亿元。这两者之间有2.5万亿元的差额。

时下,大家猜测新一轮并购潮有可能将会开启。

拿生物医药行业为例,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创新药才刚刚起步,所有的生物医药企业都去努力IPO,不符合行业规律,也不太现实。“未来5-10年内,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并购重组将成为主流,而不是IPO。以美国的Biotech历史投融资数据来看,投资人通过IPO退出的案例仅占不到20%,而通过并购重组退出的案例则高达30%。”许白认为,IPO紧缩加剧了生物医药行业并购潮的到来。

生物医药确实是当前最受煎熬的行业之一,“但纵观整个市场,从项目的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当前市场上的供给确实是越来越多了。但这些欲出售的项目基本是有瑕疵的,明显上不了市才会想被并购,但凡有一线生机的企业,创始人都不会轻易放弃。而从需求侧来看,当前市场上也没有那么多买家,各家的资金量普遍比较少了。”许白称。

因此,IP0即便阶段性收紧,并购也不会出现多大的量变,因为如今企业做并购更多考虑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只有真正优质的未上市项目才能获得并购机会。

“并购不是企业最后的救命稻草。新一轮并购会更支持有核心技术、有盈利能力的科技企业,买家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项目的估值也会更审慎考量。”许白认为,出于诸多条件限制,很多企业“能被并购显然已经是不错的了”。

(文中黄觉、刘素、许白均为化名)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