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张丽娟。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宁王”还是“宁王”,但市值已经跌破了1万亿,连带的,创业板下跌3.66%。
自去年5月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12月突破1.6万亿后,宁德时代股价就开始回调,一直到如今,股价从最高的692元,到20号最低的407.2,跌幅高达40%。也有人调侃,根据宁德时代的股东户数来算,平均每个股东20号赔了近两辆特斯拉。
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股价回调,伴随着的是,一路高歌的买买买。此前《平均三天一出手,宁德时代急眼了?》中,投中网汇总了宁德时代的投资标的,自从2021年7月开始,投资速度明显加快,完美地成了宁德时代股价的反指。
甚至这样的“投资焦虑”带动了整个电池产业的投资状态,使得众多投资机构和企业都陷入了一片“买买买”的汪洋大海之中。乃至于,在整体电池赛道的投资之中,以汽车厂商、电池厂商、源源不断加入的造车大军,其投资热情甚至赛过了之前的一众VC/PE。
“宁王”是如何买买买的?
宁德时代如今的牌面是去年净利润高达140亿到165亿,同比增长是150%到195%,还达到了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高利润水平。且依然保有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和国内电池榜首的桂冠。
只不过,长期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首的宁德时代,如今面对的竞争态势可谓是,宁王独占鳌头,群狼虎视眈眈。
如何继续守住自己的宝座,就是值得思考和坚持的问题,从宁德时代的动作来看,主要是以下三点:一来不断研发新技术,二来不断投资扩建,三来则是不断地“买买买”。
但一来电池的新技术并没有那么好突破。以特斯拉来说,其大力推进的4680电池,预计可使车辆续驶里程增加16%,成本下降14%。但其早在2020年9月就已经发布,预计今年年底才能满足130万辆使用,这还不算,当下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成本优势突出和标准化。
而且代工的松下能源CEO忠信和夫也表示,即便是松下,也不得不“耗费巨大体力”来开发其4680电池。即便特斯拉已经认为松下的4680电池可以使用,但直到2023财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才可能开始大规模生产特斯拉的4680电池。
宁德时代也针对近期将准备发布新的动力电池技术而辟谣,否认称这都是误会,请勿以讹传讹。不知道是不是此前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所透露的“麒麟电池”,可以继续拭目以待。
这样一来,后两者就显得对宁德时代格外重要,但其实这两者动作都可以划归为“买买买”。投资扩建是给自身买装备,不断对外投资则是为了增长的第二曲线和上下游协同做准备。
先看扩建的轨迹,单单去年11月6日,宁德时代就同时官宣了贵州贵安新区和厦门的投资消息,前者70亿,后者80亿。之后则是12月公告拟在四川宜宾投资240亿,2月再投105亿扩建时代上汽产能。
再看宁德时代的投资类目,上游的铜、钴、锂、镍等矿石资源,锂盐材料到正极材料等电池材料,乃至设备生产商等,宁德时代几乎投了个遍;下游类似“时代吉利”等各种合资公司不说,还投资了拜腾汽车、爱驰汽车、极氪汽车等,乃至地平线、芯驰科技等芯片公司也有所涉猎。
《平均三天一出手,宁德时代急眼了?》中也提及,宁德时代已经与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等10余家车企合资成立了15家电池制造公司,还已经以LP的身份密集投资了多只基金,主投方向也纷纷指向锂电池产业链的上下游。且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宁德时代的对外投资就高达39起,数量已接近公司过去几年的投资总和。
以杉杉最近公告来看,其控股子公司杉杉锂电的最新增资名单中,就有四位战略投资人,问鼎投资3亿、比亚迪1亿、宁德时代1亿以及中国石油旗下的昆仑资本1亿,而这其中,问鼎投资背后的出资人,还是宁德时代。
但说实话,这一套组合拳,并不是只有宁德时代在打,比如LG、松下、SKI这些电池供应商已经开始在美布局建厂,而此前也有消息传出,宁德时代也准备在美国建厂。
单单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新投建的项目名单中,比亚迪、蜂巢能源、欣旺达、中创新航、远景动力、辉鹏能源、力神电池、亿纬锂能、捷威动力等企业都在不断更新。更不要提,吉利与欣旺达、一汽与比亚迪、上汽与青山在今年一季度都相互有各种动作。
产业资本赢了,电池还需继续跟进
正是因为宁德时代一家独大,才导致“去宁德时代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加入到了电池赛道的争夺之中。
此前,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投资中,财务投资人完全可以占到绝大的投资比例,但当下,以芯片、电池、能源等广阔的硬科技投资赛道来看,顶多只能算是平分秋色。
尤其是在电池相关的投资争夺和追逐之中,以汽车厂商为代表的下游产业链资本、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既得利益产业资本、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产业新进入者,都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之后才是财务投资人来分一杯羹。
这背后的逻辑也很好理解,上游的新能源材料,中间支柱的动力电池等关键产品,下游的整车应用,对于财务投资人来说,更多的是回报,固然是很重要,但对于产业方来说,则是命脉被把握在别人的手里,只有掌握了产业链资源才能生存下去。
这个迫切性在整车厂商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拿欣旺达旗下动力电池独立融资的事来说,首轮24.3亿融资的19家机构中,蔚来、小鹏、理想全部参与,上汽、东风、广汽等也位列其中。理想以抠门著称业界,也直接砸了4亿元,成为欣旺达汽车电池的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3.2%。
国外车企也不例外,瑞典的动力电池公司Northvolt新一轮27.5亿美元的融资中,大众大约加注了6.09亿美元,用于维持该公司持有的20%股权不被稀释。大众也曾先后多次投资固态电池开发商QuantumScape。
毕竟,宁德时代一家根本喂不饱所有车企,此前还传出车企高管蹲守宁德时代要产能的传闻,再加之,宁德时代也在不断涨价,去年下半年至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已涨价两次,采购成本上涨两万元。
业内人员也直接吐槽,本来该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共克时艰,但头部公司的拒绝分担使得后者日子变得格外困难,传递出来,大部分的汽车厂商都不约而同地提高了汽车的售价。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那么扶持二供、三供的电池供应商也在情理之中。
仍以上汽为例,其已经和青山事业签署合作协议,并预计建设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电芯及系统项目。这也是上汽集团继2017年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后,首次与第三方公司成立电池合资厂。
前不久,广汽孵化的巨湾技研被腾讯投资的消息曝光,这就是由广汽集团牵头,广汽资本、广汽研究院先导技术团队与第三方战略伙伴持股平台共同出资而成立的。
其次则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间的产品供应商。虽然订单跟雪花一样飞来,即便加班加点也供不应求,但还是赶不上需求方,为了压缩成本以及不丢单,做出资本动作来应对市场竞争也在所难免。
以比亚迪来说,其曾回应称,“公司的投资均有战略和产业的考虑。”跟宁德时代一样,其对应的动作非常频繁,比如投资充电桩公司挚达科技,参股成立蜀能矿产,与一汽成立一汽弗迪等等。这个逻辑宁德时代已经体现得非常透彻,此处不再赘述。
就连欣旺达,在自己增资的同时,还在近日参与投资了全固态锂电池公司高能时代超5000万人民币的融资。而高能时代的固态电池技术,也正是宁德时代、赣锋锂业、比亚迪等行业龙头努力的方向。
作为官宣造车的小米呢?出手了做电池的蜂巢能源、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不说,而且多次重注投资,还布局了能链集团、苏州智绿等。为了加速造车,小米已先后投资了30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
华为也在不断地跟小米跟进同样的标的,比如卫蓝新能源,并不断拓新,比如中科海纳,如今已经是后者的第三大股东,占股13.33%。而华为还一再强调自己并不造车。
所有人都认准了,电池这个新能源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且价值量最大的板块之一,毕竟,电池在整车的成本中可以高达40%到50%,又可以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可以算是非常好的标的。
电池短缺、原材料涨价确实给了更多电池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谁又不会考虑供应商的性价比呢?小鹏不就直接将供应商从宁德时代替换成中创新航了么?而且还有中创新航这样的专美在前。谁又不想投出下一个宁德时代呢?
今年一季度,中创新航提交招股书,IPO规模为15亿美元(约94.8亿元人民币)。而且其产能有眼可见地飞速提升,2018年,中创新航在前十名中排行第九,现如今,已经成功跻身前三。
且据中创新航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其是中国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00%的企业。这其中,广汽集团居功至伟。
当然,一众VC/PE也在不断地杀入到电池赛道的投资之中,比如,在巨湾技研的投资之中,势能资本、博润资本、瀚晖资本的身影已经出现。高能时代超5000万的融资中,由同创伟业领投,欣旺达、珠海高新创投、中金传誉凤凰基金等机构参投。
再比如此前的蜂巢能源35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中,中银投、国投招商联合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金融街资本、常州创业投资、浙大九智、IDG、凯辉基金、海通开元、德载厚资本、长城控股等位列其中。
还有3月底卫蓝新能源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之后,除了小米、华为哈勃、吉利蓝色机会之外,还包括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三峡资本、中关村创业投资、中科院创投、天齐锂业、IDG资本、武岳峰资本、蔚来资本等等。
这不胜枚举的投融资之中,确实蕴藏着更多更新的投资机会。王传福就预计,今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35%。
或许在之后,电池赛道的投资会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