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李然。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近日,融中财经获悉青岛将筹集百亿资金用于发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青岛西海岸新区。
在此背景下,某知名投资基金担任基金管理人将与青岛相关部门共同成立一支新的军民融合产业基金,主要围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产业加速导入以及企业孵化,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首期基金募集。近两年来相对沉静下来的军民融合产业似乎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军民融合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政府如此大力积极推进,那么是否意味着继半导体、生物医疗、新能源三大产业投资热潮之后,军民融合产业有可能成为下一投资热门赛道?
01已成蓄发之势?
相较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国内民间资本等非公经济进入军工领域,要经过国防科工办、军队相关部门的多重审批,因此我国目前各主要领域的军民融合度不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半。“军是军、民是民”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是对巨额科研资源和经费的浪费,另一方面国防市场有限的需求并不利于企业技术迭代,容易造成军工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
对此,国家予以高度重视,于2012年颁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为民间资本进入军工领域打开通道。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到,要大力推进国家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的实施和运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产业领域优质企业融资。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首先积极响应,山东、四川、上海、河北、河南、广东、浙江等省市相继成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或投资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以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太原军民融合创新基地签约项目20多家,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超过600亿元。
此外,于2018成立的山东首支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由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民营企业联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江西赣江新区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发起设立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资金目标规模1000亿,首期基金规模100亿人民币,国投创合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同年12月由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发起,规划总规模1500亿元,首期560亿元的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
除了政府引导基金、地方性产业投资基金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之外,包括深创投、达晨创投、毅达资本、盈科资本、华控基金在内的头部机构在军民融合产业也展开了布局。达晨创投早在2011年就开始投资军工行业,2013年成立了军工行业投资部,2016年设立了1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军工子基金。2019年盈科资本和青岛市政府合作成立的盈科青岛西海岸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君创资本管理集团携手中航国际投资下属子公司发起规模达5亿规模的中航-君创军民融合产业基金。上海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联创在深圳成立了总规模100亿元,首期12.5亿的深圳南山联创永宣股权投资基金。
02产业能否被“捧”热?
虽然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意将军工科技产业化,然而随着19年美国对华为公司进行制裁,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以“科技网络安全”为由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军民融合产业慢慢淡出公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跨越式蓬勃发展。2020年半导体产业投资项目数量达到534个,融资额达1536亿,是2019年该行业投资额的4倍,并且投资热度延续至今。
对比半导体与军民融合产业,两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从产业发展情况而言,两者均属高端制造业,并且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被“卡脖子”的重点薄弱环节。其次,从产业结构而言,两者上下游供应链长,且工艺、技术、流程非常复杂。半导体上游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中游是半导体制造,主要包括分立器件、光电子、传感器、集成电路。相较半导体,军民融合产业更为庞大和复杂,从飞行器、新材料、卫星互联网、全电动力、到红外产业、微波产业、无人装备,每一细分产业均是一个复杂的产业群。再次,从投资回报角度而言,两者均属高风险投资产业,投资者面临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研发成果及转化不确定等风险。最后,从政策层面而言,两者均被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除政策扶持外国家及地方还投巨资成立了专项引导基金。
早在2014年国家就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在同年成立了规模达1387亿人民币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然而19年前国内半导体产业并未成为投资热点,那么究竟是何深层原因让半导体产业忽然受到资本追捧,成为吸金热门赛道?
在笔者看来,其核心推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
以华为公司为例,在遭受美国制裁之前,其生产采用全球供应链模式,国内芯片供应商很难获得华为订单。由于芯片断供,以华为、小米、比亚迪为代表的下游应用企业不得不通过投资亦或亲自下场等方式布局半导体产业。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轨道交通、新能源、工业控制等高端领域所需大功率半导体,我国消费量约占全球49%。国开联研究中心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230亿美元。
由此可见,虽然有政策和产业资金进行引导,但真正让资本对半导体市场投资如火如荼的核心原因在于处于各细分工艺上的半导体企业能够在国内获得市场和客户,从而成为正向现金流的盈利型企业。
而再次遇热的军民融合产业投资能否接棒半导体产业成为下一吸金赛道,其核心恐怕在于其科技成果是否能够成功转化到民用市场。正如投资人常说的一句话,对于盈利型企业,当企业内外部产生矛盾时,冲突和摩擦相对缓和并大多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
03投资机构是粘合剂
投资往往“顺势而为”,因此投资人对于政策和产业基金动态万分关注,且非常敏感。当谈及政府新一轮军民引导资金时,有机构投资人提出了自己进入这一领域的担忧:“无论国有、合营还是民营军工科技企业,通常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各企业之间技术合作很难打通。军工集团对拓展民品的积极性不高,与民营企业合作相对松散,产业融合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此外,受锢于行业、地域及行政化垄断等影响,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被压缩在狭小的空间和市场领域”。
这位投资者的担心在西安一家民营军工企业创始人那里也似乎得到一定的验证。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编辑:该公司虽是国内短波红外技术的翘楚,但仍面临来自市场营收方面的压力。该公司技术在军事领域主要应用于目标物定位,因此军方采购金额并不巨大。但短波红外技术可以在民用市场有诸多应用,例如发生森林火灾时,其他技术依靠热成像原理,只能显示着火区域而短波红外则可精准显示着火点,从而提高扑救效率。此外,由于短波红外具有透视功能,浙江大学医学部研发中心主动找到该公司寻求合作,由该公司为其提供特殊成像设备。虽然民用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该公司高管团队均是原国有军工企业转产人员,因此很难开拓军工领域外的客户,并且缺少在民用市场进行二次技术开发的研究经费。
制造技术一方面需要依靠市场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大额资金长期投资才能让公司在技术上保有持续竞争力。技术红利期一般为5年左右,如果在此期间技术得不到提升,公司将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为了加快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政府出台了包括《关于军工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实施意见》在内的多项指导政策,并在政府引导基金、地方产业投资基金之外,积极推进国企央企产业投资基金、国有军工企业产业资金参与军民融合项目投资与孵化。此外,在政策及产业基金带动下,更多头部私募机构在军民融合产业开始布局。
与半导体行业不同,军民融合产业投资者中目前几乎看不到非军工民营企业身影。对于将军工技术拓展到民用的企业而言,不同行业企业战投带来的不仅是渠道与市场,还有该行业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在某种程度上,军民融合项目对投资机构其实有更高要求,要能够通过“投后赋能式管理”等形式帮其一同打通军民业务壁垒;通过投资者多元化的背景优势,帮企业解决军民两个市场上的“不对称”。
除了对军工技术向民用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军民融合企业营收能力担忧外,军民融合企业尚未出现批量的,通过上市或被并购实现大幅增值的投资案例,也是降低社会投资机构信心的另一主要原因。
截至今年4月,A股共有260家军民融合类上市公司,相比于3608家A股市场,仅占7.2%。对此,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提升军工上市公司质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高资产证券化程度和军民融合程度,借助资本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创板申报企业中也看到军工企业积极参与的态势,多了退出通道也增加了机构的投资热情。
数据显示,2019年军民融合民用领域产值为3.46万亿元,2020年达到4.85万。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之政府大力推动的决心,军民融合产业有可能接棒半导体成为投资人眼中的宠儿,并有希望孵化出像谷歌、波音、通用动力这样实现军民融合的高科技企业。
军民融合产业蓄势待发,是继续做熟不做生,还是虎嗅蔷薇,大胆尝试谨慎投资,相信每个投资机构将有自己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