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张楠。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想必你也看到了,贾跃亭再次站到了时代前列线。本周的挂牌为FF带来了10亿美元紧急输血,也等来贾跃亭再次放话回国,“必须的”。
这让我好奇,曾经与所有人决裂的贾跃亭终于又拿到了融资,那么同样经历了众叛亲离的陆正耀呢?
半年前他创办的小面连锁,今天成了领衔消费的热门赛道(请见《有头有脸的VC都去投资拉面了》)。这个深陷泥潭的生意人的确拥有过人的商业嗅觉。面店,是他继咖啡之后下一个套取资本投票的筹码。
嗅觉好,在于总能敢为人先一小步,但嗅觉好,也是陆正耀唯一证明过的能力。他从未证明过自己能在长周期、高水准的标准上经营好一家公司。
而且,资本可以为他的嗅觉点赞,却不见得会为他的项目买单。朋友圈里一位投资人放话,“这社会价值观不对,不诚信的人没有惩罚,谁投资这个新项目我鄙视他”。
话可以分两面听,一方面意思是说,投资陆正耀并不违法;另一方面则是指,投资一个诚信破产的人是不道德的。所以,这位投资人KOL是希望在法律无法约束的角落里,让道德起作用。
造假事件使陆正耀彻底失去瑞幸,收购不过两年有余的宝沃被传破产清算,巅峰市值近468亿港元的神州租车,被亚洲PE安博凯(MBK Partners)旗下基金以62.28亿元完成私有化收购,神州优车因无法披露2019年年报被新三板强制摘牌。
我认为,对一个信用破产的生意人,使用法律兜住底线就可以,至多,你还可以期待市场对展开他另一层用钱投票的审判。但在此之外,陆正耀的这份履历,倒真的是集资本市场至善至恶于一体的标准样本。研究一个案例的意义也在于此,适度学习,但别全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倒十分想见陆正耀,我想知道他究竟怎么看待过去的成败,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商业嗅觉:比如,如何提前一小步选择了面馆这个热门赛道。
再绕回来说,商业嗅觉是什么?是一个商人无可取代的天赋。陆正耀是怎样一步步把天赋用错的?我们从宝沃这步棋开始谈。
1、满脑袋棋局的生意人
“买车”,是陆正耀落的最后一颗子,他想宝沃这颗子落下,就吃掉一条大龙,但现实是刚修好防御塔,自家水晶倒被拆了。神州系摊子太大,专心造好车对陆正耀来说反而奢侈,也不是初心。
2014年,北汽福田以500万欧元收购宝沃,却是人身上背筛子——窟窿在后面。宝沃只是个空壳,除了品牌——国内鲜有人知的品牌——啥都没有,可想而知后续研发、广告、技改、建厂要投多少钱。毫不意外,福田三年亏了40亿,股价也跌了76%。
急于摆脱烫手山芋的福田,遇到了意欲拿下“人车生态”最后一块拼图的陆正耀,两方一拍即合,神州优车以39.73亿元收购宝沃汽车66.7%的股份。
你问陆正耀当时想不想好好经营宝沃?我猜他是有心的,毕竟宝沃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生产销售资质,又借福田三年的经营有了些品牌基础。但现在看来,宝沃对于陆正耀还是一颗棋,用来做棋局。棋局做给谁看?所有人。
摊子是怎么铺起来的?2007年做租车;2014年神州租车港股上市;2015年上线神州专车,与滴滴、优步贴身肉搏;2016年整合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神州闪电贷,成立神州优车;同年7月登陆新三板,市值近418亿元,成为新三板第二大股王。陆正耀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一家近百亿美元级别公司的诞生,眼光毒辣得很。
从逻辑上说,陆正耀的每一步都合乎逻辑,都是必须的。比如租车和专车都以自有车辆为主,降低车辆采购成本自然是重中之重,陆正耀尝试过造车但浅尝辄止,“收购一家车企是更加务实的举措”。可惜陆正耀的务实总是体现在棋局上,而不是做事。
收购宝沃时陆正耀说,“是不是马上能够赚钱不是很重要。在客户有价值的情况下,阶段性的牺牲利润,该牺牲的也得牺牲。我们这帮人也是老司机,这个节奏我们会掌握好。”还抛出一个汽车新零售的概念,说是要赋能经销商,借助神州的线下布局,占据从造车到出行的全产业链主动权。
结果大家都看在眼里,一家主机厂的节奏,对陆正耀来说没那么容易把握。全产业链更像是个漂亮的气球,越吹越大却越来越薄。
我前几年去采访霸蛮创始人张天一,听他讲过一句颇有意思的话,大意是很多人做事都有一种“小姐心态”,手头在做一件事情,但总对人说真正喜欢、在乎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就像陆正耀说收购宝沃是赋能经销商,结果自己5.5折买了宝沃一大批车,“价格体系都被打乱了”。
差不多与神州优车收购宝沃同一时间,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乘用车量产资质。与陆正耀相比,李想倒是另一个极端,说造车就造车,而且只造一款。成立六年,只有理想ONE投产,让理想杀进新势力前三名的,正是这股楞劲。
理想主打的实用,蔚来主打服务、小鹏主打自动驾驶,都是与“小姐心态”截然相反的“市场心态”,销量自然会说明一切,三家造车新势力如今月均销量均在四五千辆以上。宝沃呢?2019年之前还在月均三四千辆,到了2020年,仅剩可怜的三位数。
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了:当一个人怀着下棋的“小姐心态”,凭什么和一门心思扑在产品上的对手拼?
2、他证明过自己吗?
资本是没有办法,才会从事“物质生产”这种倒霉的事情,它也不愿意,它总希望有更快、更轻松的赚钱手段。
这话来自马克思的《资本论》。
从UAA到神州租车,陆正耀花了七年时间才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耐心想必已经被耗尽。后来,一年半挂牌新三板的神州优车,一年半登陆纳斯达克的瑞幸咖啡,主业还没落听,陆正耀便急切地在所有值钱的赛道占坑,熟练地借助资本缩短成功路径,甚至不惜大规模财务造假。
陆正耀从何时开始这么着急的?
或者换个问法,陆正耀何时、怎样尝到“捷径的甜头”的?
2005年,陆正耀做UAA联合租车俱乐部,自己投了500万美元,连个水花都没瞧见;2006年,联想投资、CCAS公司、凯鹏华盈的两期投资近3000万美元,一下烧出来200多万用户;2007年,政策改了,租赁车辆不再需要办理出租车牌照,陆正耀果断将UAA转型租车,但直到2009年,运营规模只有900辆车。
此时陆正耀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机,2010年联想投资12亿元融资到账,神州彻底打开了局面,车队规模一下冲到上万辆,结合价格战、广告战,神州租车一跃成为国内车队规模最大的租车公司。
但神州在2012年赴美上市失败,超过90%的资产负债率让陆正耀焦头烂额,当时在华平的黎辉雪中送炭投了2亿美元,还牵线赫兹入股神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上市神州租车共完成超过100亿元融资,获得超过5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车队规模超过6万辆。
租车还远没有做到一统江湖,陆正耀却悄然将手伸向滴滴的腹地。2015年情人节,滴滴、快的合并,陆正耀却在此时成立神州专车,大打安全牌。随后仅一年半的时间,陆正耀拿到了包括联想、华平、阿里、中金等超过100亿元融资。
也就是说,陆正耀最耀眼的两次成功,都依赖于资本的催化,这也让他对“捷径”产生了路径依赖,其本人也在此时喊出“要当企业家不当生意人”的口号。
仔细想想,如果你创办了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租车平台,顺着产业链摸到更高频的专车服务,在长短出行市场都站稳脚跟的话,你也会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企业家,而绝不是生意人。
但新的问题是,接下来你要做身负使命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还是沉溺于王座的宙斯?如果是后者,意味着你会经常陷入长短期利益博弈中,最终迷失方向。
更大的转折,出现在神州优车挂牌新三板。
阶段性的胜利不足以守卫王座,他必须沿着路线一直出击,占据产业链上所有值钱的节点,进而建立“生态”,不择手段地为成功加杠杆,甚至选择了流动性、融资便利性都不足的新三板。
2016年,雷军也面临着类似的抉择,是继续融资烧钱完成智能家居生态闭环?还是通过流量、品牌赋能制造企业慢慢求得共赢?雷军的答案是后者。
故事讲到这里你大概看明白了,靠资本输血,以价格战和广告战获取竞争优势,快速上市,继续以资本争取更大的优势,此时已经成为陆正耀套取成功的不二法门。
但陆正耀从来没有证明过,他拥有把竞争优势转化为持续性营收和利润的本事。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说,很多创业者缺乏长期逻辑,过分强调对市场份额的追求,为取得微不足道的胜利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3、破产版贾跃亭?
高潮出现在瑞幸咖啡上市后,不到9个月,公司财务造假,陆正耀急转直下。很快他被踢出董事会,股份强制清算,神州租车卖身、神州优车退市、宝沃破产……2021年更先后三次被法院判成“老赖”,总金额超过35亿元。
重走了一遍“前辈”贾跃亭的老路。
康德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这话现在看来也不尽然,我看还要再加一条——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
这也是诸多看客不解之处。我后来听说,一家机构股东在瑞幸曝出造假的当晚紧急召开会议,还有投资人在问:陆正耀为什么要这么做?
美国资本市场素来注重信用,对投资者的保护可谓是细致入微,“安然事件”后更全方面加强监管和出发力度,“窗户漏洞理论”不论大小一律抓,萨班斯法案使造假者面临最高二十年监禁,鼓励举报最高奖励千万美元,更别提相对于A股市场,美股还有丰富的做空工具,陆正耀冒险造假IPO是简单的侥幸心理,还是迫于资本的压力,亦或是单纯的肌肉记忆?
个中细节不为外人所知,不过要论画大饼割韭菜的能力,陆正耀顶多算钻石段位,贾跃亭可是个真王者。
贾跃亭出生于1973年,比陆正耀小4岁,俩人几乎同时在90年代中期告别稳定的公务员下海经商。回顾他们的创业历程,可以说都是前瞻性十足,总更早意识到市场化的商机;他们都具备超强的执行力和十分激进的商业策略,看准方向就倾尽全力,极致低价和狂轰滥炸的广告是常用手段;他们都拥有不止一家上市公司,都喜欢不计成本地加资本杠杆,最终都成了老赖,一个欠122亿,一个欠35亿。
《Living SP》写过,贾跃亭是拥有极佳投资人素质的商人。2004年,贾跃亭创办乐视网大肆收购版权,而被誉为中国流媒体鼻祖的土豆网和优酷网还未成立;2012年推出乐视超级电视,随后小米、海信等厂商才缓步跟进;2014年宣布对标特斯拉ALL IN造车为梦想窒息,几年后汽车电动化大潮姗姗来临。
但你细看,陆正耀的商业嗅觉不遑多让。当初用瑞幸切入新消费赛道可谓恰逢其时,即便造假后股价一泻千里,还是有大量投资人力挺这家企业是优质资产,“底层逻辑非常好”。今年年初,陆正耀带着小面连锁店项目重出江湖,半年后,你发现红杉、高榕、顺为等多家“有头有脸”的VC均已入局这条赛道,所以说陆正耀再一次握住了时代脉搏,一点也不过分。
在诸多对贾跃亭的评价中,其战略眼光永远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对比陆正耀我才发现,贾跃亭真有可能是具备立体思维的战略大师,他梦想在数字化革命浪潮中站在最险峻的高度,用最高难度的方式取得最大化的平台性成功机会,从网站到电视到手机再到汽车,贾跃亭都是在寻找伴随技术的发展导致消费注意力转移的场景入口,现在看来每一个入口都是革命性的,造车无疑是这当中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也难怪总有人说如果当年有人给老贾几千亿,他能用生态化反干翻全世界。
相比之下,陆正耀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从租车、专车到卖车、车贷再到造车,就是顺着梯子往上爬,理所应当却缺乏专注力和想象力。比如同样是造车,陆正耀收购宝沃只是做局的一环,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新造车运动的“捞鱼者”,贾跃亭则更像是造鱼塘。
陆正耀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我这个平台掌握了的这么多的资源跟流量,那这个买卖嘛,说白了就是‘投机倒把’,这钱一定是好挣的。”
一个目的是“投机倒把”却说自己“算是个不错的企业家”,一个远赴美国依然心心念念不忘造车梦,同样在造车上栽了跟头,同样深陷泥潭,陆正耀只是在战术上忽悠了别人,贾跃亭却是连自己都没放过。
如今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已获SEC批准,即将通过吸收合并在美股上市,可能迎来重大转机;陆正耀则跌入深谷,与过往的所有都说了bye bye,“趣小面”虽处当红赛道,但能否有人买单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毕竟老战友刘二海、黎辉已经站在了对立面。我看当下他最应该珍惜的,是无数次鞍前马后与他一起创业,就算他当下面临信用破产也不离不弃准备和他一起开面馆的战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