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刘博。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又火了。
投资界获悉,今年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新入选者曝光,依然花落华科——该校电信学院2017级博士生廖明辉,拿下“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201万元;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生武敏颜年薪同样超百万元。至此,从华科已连续3年走出共6位“天才少年”,其余4人分别为张霁、姚婷、左鹏飞和钟钊。
为什么总是华科?坐落于武汉喻家山麓、东湖之畔的华科,由三所高校合并而来,最早建校时间可追溯到1907年。这座巍巍学府,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截止目前,华科已为华为累计输送超1万名优秀毕业生,郑宝用、郭平、胡厚崑、孟晚舟等华为高管皆出身华科大,坊间被戏称为“华为的娘家”。
放眼中国高校江湖,华科堪称一个传奇般的存在,英才校友辈出。仅是创投圈,从“微信之父”张小龙到“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龚虹嘉,他们都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龚虹嘉对母校一直心存感激,“我曾带着女儿回到学校,告诉她,爸爸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这个校园息息相关。”他和海康威视,堪称中国校友惺惺相惜的一个典范。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又是一年毕业季,一批又一批华科新鲜血液走出校园,开始成为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
毕业季,这座高校火了:走出6位华为“天才少年”,年薪百万
今年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入选者浮出水面。
令人惊叹的是,此次曝光的两位入选者,廖明辉与武敏颜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此前,华科已走出了四位“天才少年”——张霁、姚婷、左鹏飞和钟钊,成为“天才少年”计划最大赢家。这一次,电信学院2017级博士生廖明辉,拿下“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201万元;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生武敏颜年薪同样超百万元。
廖明辉,可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2012年,他本科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6年成功硕博连读,进入白翔教授团队,主攻计算机视觉方向。早在本科毕业的暑假,廖明辉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并发表于人工智能顶会AAAI(美国人工智能协会)2017,获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读博期间,廖明辉一路开挂。他共发表了10篇一作论文,包括2篇顶级期刊、7篇顶级会议和1篇二区期刊,当前谷歌学术总被引用次数1700余次。他还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发表的文字检测算法被腾讯微信和百度等公司采用,并收录于OpenCV主分支。
此外,廖明辉还是两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并曾斩获多项大奖:CCF-CV学术新锐奖、AI华人新星百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CSC-IBM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等。显然,这样的人才能够拿到“天才少年”的offer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今年除了廖明辉,该校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生武敏颜也获得华为“天才少年”offer。在校期间,她曾到多家企业实习实践,有着丰富的企业实习经验。据该学院老师介绍,武敏颜综合能力十分强,在求职中综合能力给她加了很多分。
而2020年拿到“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的张霁,更是一个励志的典范。出生于1993年,张霁本科毕业于一所三本院校,之后一路读到华科博士。他与华为结缘是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最终经过7轮严苛选拔,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薪资。张霁称毕业时没有主动投递过简历,但腾讯、IBM、阿里巴巴、深信服等公司都给出了offer,其中最高年薪超过360万元。
每年都在毕业生中引发轰动的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究竟在做什么?
华为官网显示,“天才少年”计划是由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该项目主要围绕“联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云与计算”、“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六大课题展开。
2019年6月,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披露:任正非表示,“今年(2019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图片
同年7月,任正非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8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这8名员工均为博士学历,最高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82万-201万元;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40.5万-156.5万元;最后还有四名员工的年薪为89.6万-100.8万元。
任正非历来求贤若渴。他曾表示,“欢迎大家到华为来,但入职华为是有门槛的。”据悉,华为大学有一个考试系统,有大量的考试题目,首先要通过考试才有面试机会。“比如,你在世界计算机竞赛拿了金牌,工资可能是通常入职水平的5、6倍。每年世界上产生40个金牌获得者,我们今年挖了一批进来,薪酬定得比谷歌还高。”
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7轮左右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可见入选难度之大。
为什么总是华科?已为华为输送超10000名毕业生
为何华中科技大学会频频诞生“天才少年”?
坐落于武汉喻家山麓、东湖之畔,华中科技大学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2000年合并组建而来,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还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其中,原同济医科大学的建校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德国人埃利希•宝隆在上海创建的德文医学堂。原华中理工大学的前身即为1952年成立的华中工学院,建校基础为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而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则是新中国第一所城市建设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华科官网介绍,华科原三所学校既传承了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又体现了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的红色基因,历经中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两次大调整,见证了中国高教事业的两次大发展,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虽然官方简称为“华中大”,但江湖中“华科”、“华科大”更为人熟知。
多年来,华科在中国高校江湖堪称一个传奇般的存在——虽然坐落并非一线城市,但实力不容小觑,英才校友辈出,曾被视为中国最被低估的大学之一。
华科官方曾发布文章透露,培养出数位“天才少年”秘籍之一是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并最终转化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行动力。
实际上,华为与华科之间渊源颇深。华科数据显示,近五年,进入华为的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超过320人,累计入职人数已超过10000名。目前在职的华科毕业生数量则在5700人左右,输送大量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
回顾华为创业史可以发现,华为的早期发展离不开华科校友的鼎力相助。原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珠芳,1995年退休后便加入华为担任人力资源总裁,后改任华为党委书记,人力资源副总裁。
此外,被誉为华为“二号首长”的郑宝用,以及郭平、胡厚崑等多位华科校友,都担任过华为副总裁、轮值CEO;就连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同样是华科毕业生。而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李一男,26岁就成为华为常务副总裁,堪称华为天才少年第一人。
以上种种,似乎也印证了坊间的一个说法:“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
堪称最牛校友圈,群星璀璨,他们从这里走出
华科的显赫名声,离不开来自各行各业校友的努力。迄今为止,这座高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70万各类人才,遍布政商界和学术圈。就连不大的创投圈,也能看到不少活跃的华科校友身影。
张小龙,这位被称作“微信之父”的隐秘大佬,便是华科1987级校友。当年他考入华科前身——原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并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后,张小龙回到广州从事软件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正是在他手中诞生。2005年3月,腾讯收购Foxmail软件,张小龙随即加盟腾讯,全面负责并带领QQ邮箱团队。经过三年打磨,QQ邮箱成为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邮箱产品。此后,张小龙又带领团队研发了目前拥有超10亿日活用户的微信,奠定了今日腾讯的地位。
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可以说是华科为华为输送的第一位“天才少年”。他15岁考进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1992年研二期间就得到进入华为实习的机会。毕业后,李一男正式入职华为,26岁便担任华为常务副总裁一职。2000年,李一男选择离职创办港湾网络,后被华为收购。后来的故事,堪称波折。直至2015年再度创业,李一男成立智能电动车品牌“小牛电动”。2018年3月,李一男加盟梅花创投担任合伙人职务,但这并不是他最终归宿。投资界今年4月独家获悉,李一男已开启第三次创业之路,正式投身造车大军。
不只是理工科,华科新闻系同样走出了一位知名校友——罗振宇。他在1990年考入华科新闻系,本科期间就是校内风云人物,被叫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1994年,罗振宇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读研,硕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央视制片人。2008年,罗振宇离开央视,并在四年之后,与申音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去年9月,罗振宇旗下的思维造物公司递交A股招股书,冲刺“知识付费第一股”,罗振宇也由此被誉为“自媒体首富”。
创业者离不开投资,而“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龚虹嘉,同样来自华科。1982年,龚虹嘉考入华科计算机专业,这在他看来其实十分偶然,因为在中学时代他很喜欢文科,尤其擅长写作。大学毕业后,龚虹嘉来到深圳闯荡,合伙创办了德生收音机,由此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此后,龚虹嘉便走上了投资的道路。
2001年,出于对校友创业激情和理想的支持,龚虹嘉出资245万,与陈宗年、胡扬忠一同创立了海康威视。没想到,这笔投资日后为龚虹嘉带来超过25000倍的投资回报,也一举奠定了他在创投圈的江湖地位。除了天使投资,龚虹嘉还做起了LP,在过去五年里,龚虹嘉通过旗下两个平台成为近30家一线创投机构的出资人。在中国商业史上,海康威视是校友互相成就的一个典范。
从大学到现在,龚虹嘉的人生大事都在校友以及校友的朋友们中进行。“甚至包括娶妻,几十年来,数番来来回回,我都和这几十个人发生着各种联系。”对于华科,龚虹嘉更是心存感激,“我曾带着女儿回到学校,告诉她,爸爸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这个校园息息相关。因为我投资并最终给我带来巨额回报的企业家中,许多都是我的校友。”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每年毕业季,一批批华科学子怀揣着“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走出校园,走向各行各业。少年强则国强,正如华为“天才少年”所寻找的人才:梦想以科技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乐于探索未知,渴望从事最前沿的科技研究;有志于成为技术领军人物;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华科,一脉薪火相传,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