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云掌财经APP。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10月21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同意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注册。
而蚂蚁集团更新后的招股意向书显示,本次发行的初步询价时间为10月23日,申购时间为10月29日,缴款日期为11月2日,本次股票发行结束后公司将尽快申请在科创板上市,显示代码为688688。
蚂蚁集团上市进程一直在加速推进,57天就走完了科创板注册流程。
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启动“A+H”上市计划。8月25日,蚂蚁集团向上交所科创板、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上市迈出关键一步。9月18日,蚂蚁集团科创板IPO首发上会。10月16日,蚂蚁集团收到证监会有关其申请赴港上市的行政许可决定书。10月21日,证监会同意蚂蚁集团科创板IPO注册;同日,公司即更新招股意向书并公布上市发行方案。
1估值超2亿,有望成为科创板“一哥”
根据机构估算,蚂蚁上市将有望成为今年最大的IPO。国信证券通过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给出的估值范围是1.7万亿至2.5万亿元。晨星股票研究发表报告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为2.45万亿港元(折合2.1万亿人民币)。
市场普遍预计,蚂蚁集团成功上市后,将占据科创板总市值的比例超过51%,成为当之无愧的科创板“一哥”,也是A股首家互联网巨头。
蚂蚁在A股上市的决定由来已久。
早在2014年,马云便表达了阿里巴巴未能在A股上市的遗憾,当时他说“希望未来支付宝能够在A股上市”。6年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独角兽的蚂蚁提交了A股的上市申请,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梯队中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
而从全球市场来看,头部互联网公司对股市有着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比如美股中以“FAAMG”(脸书、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为代表的头部科技公司,既是美股的压舱石企业,也是美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实现美股长牛的重要动力。
数据显示,目前美股市值前10的公司中,有包括“FAAMG”在内的共7家科技公司;港股市值前10的公司有4家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而A股市值前10中,科技公司的数量为0,蚂蚁的出现将会改变这一局面。
2阿里捧场认购7.3亿股
目前马云通过杭州云铂控制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间接控制蚂蚁集团50.5177%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蚂蚁集团的招股意向书显示,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此次A股发行股数不超过16.71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数量(A股+H股)的比例不超过5.50%;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此次A股发行股数不超过19.21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数量(A股+H股)的比例不超过6.22%。
已有部分投资者签署了战略投资者认股协议,拟参与认购蚂蚁集团本次发行之A股股票,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本次发行上市的战略配售,认购7.3亿股,IPO完成后,阿里巴巴对于蚂蚁集团的持股比例依旧不超过33%。
这一投资动作既是看好蚂蚁集团的长期发展,也与阿里巴巴自身战略密切相关。此外,“重仓”A股也显示了阿里巴巴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信心。
蚂蚁集团科创板IPO还吸引了包括中投公司、社保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阿布达比投资局、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全球十大主权基金中的六家。
除保荐跟投和公募基金外,参与战略配售的其他投资者获得的配售股票中,50%股份限售期限为12个月,50%股份限售期限为24个月。这也意味着,这些全球顶级的主权财富基金和阿里巴巴等机构投资者,都将长期持有蚂蚁股份。
此外,蚂蚁还在初始发行安排中,留出3.34亿股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打新”。按照市场预估的两万亿估值计算,面向A股市场的“打新”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3用户超10亿,数字支付118万亿元
蚂蚁IPO在即,公司在招股意向书中也更新了财务数据。
招股书披露,从当前业务规模来看,蚂蚁年活用户超10亿,连接商家数超8000万;支付交易量为118万亿元;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0多家。
图片来源:招股书
蚂蚁集团2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1181.91亿元,同比增长42.56%,主要来自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的增长;实现毛利润695.49亿元,同比增长74.28%;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8.13%增长至58.84%。
2017年-2019年,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2.05亿元、21.56亿元、180.72亿元;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营收725.28亿元,净利润219.23亿元。
在收入构成上,根据蚂蚁公布的数据,2019年的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收入为677.84亿元,约占营收规模56.2%,截至2020上半年,这一数字增长至63.4%。
在更新的招股意向书中,蚂蚁集团说明了募集资金投资四大方向,包括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占比30%)、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占比10%)、进一步支持创新、科技的投入(占比40%)、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0%)。
4从“小蚂蚁”长成了“巨无霸”
2004年,从解决信任痛点切入,方便人们在淘宝上购物时进行支付和信用担保的支付宝推出,后来也成为蚂蚁金服最广为人知的“杀手级”应用。2013年,蚂蚁金服推出余额宝,在打通消费场景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银行理财的高门槛,成为国民级“理财神器”。
支付宝、余额宝、借呗、花呗、相互宝……此间多年,蚂蚁金服在消费者层面先后推出的多款产品均填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空白,一时成为“爆款”。
不过,近几年,蚂蚁逐渐将金融“外衣”褪去。保持轻资产运营,2017年蚂蚁确立了“去金融化”的战略路径后,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51%降至2020年6月的32%,大幅降低负债压力。今年7月,蚂蚁金服运营主体从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蚂蚁16年的发展历史上,科技每一次都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驱动着蚂蚁业务不断进化。”在上个月举行的上海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CEO胡晓明称,蚂蚁的基因不是金融,而是科技,科技是推动蚂蚁业务每一次进化的最核心动力。面向未来,蚂蚁最重要的事是投入技术。
根据招股文件,蚂蚁目前在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专利或专利申请,共计26279项﹔在区块链领域连续4年专利申请全球第一,累计专利授权数212件,位居全球第一。
如今,蚂蚁IPO在即,试图在金融体系中再造一个新阿里;同时,在上市之后,助力A股营造中长期价值的投资环境,完善市场制度,吸引更多长线的机构增量资金与科技公司进入市场,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当然,对于A股和蚂蚁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