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刘全、任倩。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江湖从来不缺少龚虹嘉的传说。
这位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凭借着对海康威视的投资斩获了超25000倍回报,写下了中国创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前10个月,龚虹嘉又低调收获了两个IPO——泛生子和芯原股份。
“静水深流,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对龚虹嘉的评价,也是创投圈对他的普遍印象。过去几年,龚虹嘉鲜少公开露脸,堪称中国最神秘投资人之一。
国庆长假前夕,投资界独家专访了龚虹嘉。当天采访时间原定在下午3点,不过途中会议和创业者拜访接踵而来,采访时间改到了4点,随后又调整到4点半。这位55岁、身家670亿的大佬,至今依然忙碌在投资一线。
这一次,龚虹嘉罕见地聊起了海康威视的减持争议,还分享了过去五年的投资布局——从土壤治理到生命科学,围绕着健康大主题投了30多家公司。“在我投的项目里,基本十年能有一个结果都算比较快的。”短期的财务回报,已经不太在龚虹嘉的考虑范围内了。
一笔投资回报25000倍,今年,龚虹嘉悄悄收获两个IPO
提起龚虹嘉,必然绕不开中国创投史上最经典的一笔投资——海康威视。近年来鲜少公开露面的龚虹嘉,却因为减持海康威视而频频成为焦点。
2020年9月初,龚虹嘉再次减持海康威视: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完成9344.85万股的减持,股份减少1%,实现退出约37.37亿元。没有意外,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天使投资人再次引发关注。
龚虹嘉已经习以为常。在他看来,每次减持的比例很小,不值得大惊小怪。正如最新这笔减持完成后,龚虹嘉仍持有海康威视12.43%股份,按10月9日市值3565亿元计算,剩下的股份价值依然高达443亿元。
粗略算下来,这一笔二十年前245万元的投资,如今收益超过了600亿元,回报高达25000倍!即便放在全球范围内,这样的投资案例也是屈指可数,注定被载入创投史册。
“收获2万五千倍回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龚虹嘉淡淡地归结为运气,“我觉得我算是中国运气最好的天使投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从大学读书、工作、创业、到做天使投资人,甚至包括娶妻,都是在一个非常窄的圈子里面进行的。几十年来,数番来来回回,我都和这几十个人发生着各种联系。人生这么多的大事都在一个专业班上完成,而且还从与班上同学合作赚得自己第一、二、三桶金。”
1986年,龚虹嘉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而海康威视的创始人陈宗年、胡扬忠,都是龚虹嘉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2001年,出于对同学创业激情和理想的支持,仗义的龚虹嘉没怎么计较就出资245万一同创立了海康威视,没想到日后会收获如此高的回报。
谈及母校,龚虹嘉曾十分感慨,“能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能够得到大学老师同学和校友们的信任和热心相助是我青年时代最大的财富,是他们帮助我达致今天的人生高度的。”
其实,海康威视只是龚虹嘉生涯里亮丽的一笔,但并非全部。早在1994年,当时就职于深圳一家国营单位的龚虹嘉与同事辞职下海,成立了德生收音机,后者至今仍是中国驰名商标。
后来的德康通信更为人熟知。1995年,龚虹嘉和合作伙伴在杭州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开发手机即时计费系统——浙江德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三年后,德康通过置换股份与田溯宁的亚信公司合并。2000年5月,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股,这是龚虹嘉人生第一次通过公司上市退出的公司。至于2017年上市的富瀚微电子,则是龚虹嘉继海康威视后又一个回报超千倍的案例。
进入2020年,龚虹嘉低调收获了两个重要IPO——肿瘤基因检测企业泛生子和芯片企业芯原股份。其中,龚虹嘉是泛生子的天使投资人之一,这笔投资回报超百倍;而龚虹嘉通过富策集团对芯原股份间接持股,目前仍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截止2020年10月10日,55岁的龚虹嘉凭借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0亿)财富值位列中国富豪榜第39位。
隐秘投资版图:这几年,龚虹嘉在投什么?
“我现在做的事情,可能对你们来说陌生了一些。”聊起最近几年的投资布局,龚虹嘉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投资界梳理其过去六年的投资版图发现,龚虹嘉的身影逐渐淡出安防产业,转而聚焦一些“冷门领域”:从干细胞、基因、中药材到土壤治理,其布局之深、之广令人讶异——已累计投资超30家企业,不仅关注人类的健康,还有环境、地球的健康。
早已财富自由的龚虹嘉,更喜欢这样的投资,“产业本身是向善、造福人类的,技术创新又具有无限的应用市场和想象空间。所以这些年,我们围绕各个方面的健康这一大主题,用技术的进步作为驱动力主导投资了一系列项目。”
2014年,一家“土”味十足的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成功吸引龚虹嘉的注意。这是一家从“残羹冷炙”中跑出来的隐形巨头。“残羹冷炙”的学名是餐厨废弃物,中国餐桌上吃得又油、又咸,往往会剩下一桌子菜,这是全世界最难处理的城市废弃物。过去这些垃圾的流向一般被用来喂猪,甚至经过加工运作成为地沟油重回餐桌。而嘉博文所做的,就是回收这些餐厨废弃物并将其转化成有机的土壤调理剂。
最初,嘉博文的技术并没有得到业内认可,甚至被相关部门认定是“伪科学”。随着众多成功应用案例的出现,才渐渐击碎外界对嘉博文的误解——这是目前唯一可以让杂草都不能生长的板结土壤在一年内快速被修复成为优质农田,种出优质农产品的土壤调理剂。通过这一核心技术,嘉博文成为固废资源化领域第一个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企业,也是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级农田应用许可的餐厨废弃物处理企业。
六年前,龚虹嘉在嘉博文生死存亡之际出手,投资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此前嘉博文的股东包括世界著名投行高盛等,他们带着对生态农业的深刻理解,被嘉博文的技术和工艺所吸引。但2015年以前,国内这方面根本看不到大规模应用的爆发点。
当时嘉博文背后VC基金的存续期已到,但公司还没有IPO的可能性,公司被强制要求管理层赎回,不赎回就得清算。“我们是在这个时候投进去的,后来不断加大对这个项目的投入。不加大不行,没有资金推动,它发展不起来、也活不下来。”龚虹嘉坦言,自己从海康威视退出的资金,一部分投到了这个项目,“每年总得放一两个亿”。
他在这个项目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因为意识到“土”的根本性意义,其实还藏了一点“私心”——为了投资中医药材。“过去因为我们的急功近利,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及工业化种植,国内的中药材品质正遭遇质疑,给整个中医药产业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破坏。健康产品来自健康土壤,中药质量问题的破题之道就是土,不解决土壤、环境问题,整个中医药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一边对积淀了中国数千年文化精髓的中医药产业产生浓厚兴趣,一边对改写人类命运的基因、干细胞等新兴医疗科技也不吝斥重金,龚虹嘉在过去几年相继投资了泛生子、中源协和、上海傲源、博雅辑因、美联泰科、天科雅等医疗领域知名企业。
其中,他对中源协和的投资格外受人关注。这是国内细胞存储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A股为数不多的以干细胞为主业的公司,早在1993年就在A股上市,号称中国较早开展“生命资源”存储的企业。
龚虹嘉与中源协和的交集,始于2017年底的一项并购。龚虹嘉入股前,中源协和一直试图将上海傲源旗下核心资产傲锐东源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但未能成功。龚虹嘉介入后,快速帮中源协和完成了相关收购行为。深圳嘉道成功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在2017年11月8日与中源协和签订了转让合同,最终以9.6亿元的价格,把上海傲源80%股权“打折”卖给了中源协和。交易完成后,嘉道成功对中源协和的持股占比为10.21%。
但龚虹嘉并不满足于这些持股。2018年1月31日,彼时靠减持海康威视股票套现48.72亿元的龚虹嘉,继续增持中源协和3%-5%,之后甚至出任了中源协和董事长一职,并成为公司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中源协和并购一事上,龚虹嘉又一次在危难之际“拔刀相助”,扮演起侠士角色,这是他一贯的投资作风。而在这一系列布局后,龚虹嘉成为了中国新兴生物科技领域绕不过的“关键先生”。
“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短期的财务回报,已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在外界的印象中,龚虹嘉的投资风格有些天马行空,这或许正是他的“敢”——敢投冷门、偏门。在龚虹嘉的人生哲学里,他始终信奉:水利万物而不争。投别人不看好的项目,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看似“忍让”,实则另辟蹊径。
短期的财务回报,已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在我投的项目里,基本十年能有一个结果都算比较快的。”龚虹嘉说,他定义中的短和长、快和慢,与那些VC基金的标准不一样。“坦白说,我可以去中国最优秀的基金里做LP,他们都会欢迎,从财务回报上来说这样当然会轻松很多,但既然我选择亲自来做,总得跟他们形成一个错配。”
土壤治理,没人愿意投,因为投入大、回报周期太长;干细胞产业、基因治疗等领域比较前沿、没有历史参照风险大,可龚虹嘉偏要投。
他认为,生态流域大治理可能是未来最大的生态项目,国家投入几万亿。比如长江流域的土壤治理,现在这一流域的土壤已经很贫瘠甚至重度污染了,把土壤治理好,未来的中国人就能吃上国产的好大米、好水果,否则在食品领域,高品质产品成了国外的专利。
而干细胞、基因治疗这些方向里的技术突破,虽然目前缺乏成功模式参照,但国内已经有很多的基金非常进取,他们验证了这些技术行之有效,而且能够从中找到一个路径和赛道。“有些事情需要我们有想象力,但是如果你想得太好,产业链不完整、人才结构不完整、投资规模不够,那可能也出不了好结果。”
这是一个需要创新、需要去尝试的事情。龚虹嘉同时补充,“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有长周期、大投入的决心和信念,我想用更长的时间,用更大的投入,来解决当前关乎咱们中国老百姓健康和土地生态的突出问题。这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或许正因这种执拗,他才得以搏回超千倍、万倍的回报。“我想了下,过去的人生当中,所投的那些公司涉及的技术我都不是太懂。尽管我对技术细节不懂,但最终公司还是成功了。”久而久之,龚虹嘉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办法:不从技术细节去判断项目和团队,“其实投资自己不太懂、不确定性比较大的项目,恐惧和不安反而没有那么大。”
在这些过去冷门的领域,龚虹嘉判断一个创始人是否值得投资,主要会看对方是不是有激情、有梦想、够坚持,同时在自己的领域有足够的沉淀和积累。他时常自嘲自己是个“土八路”,当别人都在追捧“海龟”、“人脉”的时候,他就敢投背景“平凡”的创业者。
超级LP龚虹嘉:眼下,GP同质化严重
除了天使投资,龚虹嘉在圈内还有着另一个极具分量的身份——个人LP。
2014年,龚虹嘉创办深圳嘉道谷投资,以及联合创办嘉豪投资,之后频繁穿梭于创投圈兄弟们的各大阵营。在过去五年里,龚虹嘉通过两个平台成为近30家一线机构的LP。
其中,嘉道谷投资了红杉中国、IDG资本、高瓴资本、晨兴资本、经纬中国、英诺天使基金、梅花创投、中金资本、方广资本、清科创投等知名机构。而嘉豪基金对外投资的GP包括元生资本、沸点资本、火山石资本、顺为资本、源码资本、GGV纪源资本、愉悦资本、赛伯乐投资、云启资本、南山资本等。现在不少人民币基金募资,都希望见见龚虹嘉。
在选择GP时,龚虹嘉亦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一是看不同基金管理人擅长的方向、过去投的案例、投资风格是不是与我的认知比较吻合;二是能够弥补我自身不足,在我的认知之外、在我们团队能力边界之外,我又比较看好的基金。”但是相比前者,后者他反而会投得更多。
这里有一段插曲。当年龚虹嘉参与创立海康威视不久后,仍在IDG资本任职的章苏阳有一天找上门,表示看好这个项目。不过当时龚虹嘉手上还在筹划着另一家公司,于是极力推荐给了章苏阳。最终,章苏阳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错过了海康威视。2016年,章苏阳正式从IDG资本退休,随后创立了火山石资本,龚虹嘉二话不说成为了其首期基金的LP,“一方面是信任他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补偿一下。”
龚虹嘉透露,清科和嘉豪投资成立一只母基金,“在清科这个平台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各家投资机构的特点,彼此之间不同的优势,以及他们取得一些优秀项目的根源等等”。通过双方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把资金更加准确、全面地配置给国内专业的投资基金。
“其实LP这种方式,更多扮演着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以此来弥补我们无论是团队还是自身在时间、精力、兴趣、爱好上的一些局限和不足。”龚虹嘉解释说。
亲历了中国创投过去20年的起起伏伏,龚虹嘉有一点感受尤为深刻。在他看来,2015年前后中国冒出了很多风险投资基金,但大家的成长经历、对世界的认知都趋同,很容易造成热点集中,而热点的投资成本一提高,就算大家投对了,回报也非常有限。“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环境,就像中国的土壤一样,是不平衡的,热门的东西一堆人在投,不热门的东西就少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