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5月11日报道(文/林京 编辑/林文龙)
“2月份,很焦虑。”这是火星文化创始人李浩对「猎云网」说的第一句话。
“疫情爆发之后,客户没有预算,红人拍摄停滞,2月份营收只有预期的1/10。我担心现金流一旦撑不住,公司要完。”火星文化成立于2014年,一路走来,颇来坎坷,对李浩而言,这样的焦虑也绝无仅有。
2018年,火星文化在李浩的强力推动下,刚刚完成一次巨大的业务转型,放弃了原来很成熟的PGC业务。2018年底,李浩在员工内部信中表示:2019年,将是火星规模化盈利的第一年,火星已有了自己的铠甲,也有了自己的武器。
“铠甲”是指火星旗下的全网视频数据平台——卡思数据,目前已经覆盖了2万多档PGC节目数据以及20多万个红人数据,每天处理的数据量在5000万条以上;而他提及的“武器”,则是用大数据驱动火星的核心业务板块——短视频广告的快速成长。
在李浩的规划中,2020年是火星文化高速发展的一年,但疫情给了他当头一棒,李浩怕自己错了,毕竟有100多人跟着他吃饭。
3月份,李浩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疫情间接推动了直播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火星文化因疫情影响的现金流业务也在快速恢复中。此外,2019年底,直播的火爆出圈,带动更多中小商家进入,过去一年,火星文化在下沉市场的提前布局,也在今年被验证是正确的。
在创业圈里,马云和雷军是很多人的偶像,因为,马云眼里能看到十年后的未来,而雷军有一句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的名言。
在创立火星文化之前,在视频行业深耕7年,对行业的洞察与预知,是李浩创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筹码”。他预见到的是,从2014年开始,内容产业在中国进入十年黄金期。在他的带领下,火星文化深耕PGC业务,不到两年时间,在内容发行领域已经做到行业第一。2017年,他看到,短视频和直播将是未来,并于2018年果断转型。
此前有媒体采访问李浩:如果用一个词自我描述,会是什么?
李浩的回答是「赌性」,“我在看准的方向上很敢赌。”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火星文化在成立的6年时间里,面对视频行业的风起云涌,能够不断拥抱变化,踩准时代节点。
对火星文化来说,今年可谓是身处风口之上,但李浩坦言依旧有点焦虑。
“在工作上面,你要努力跑快一点,因为风停之后,你想跑快就很难了。现在焦虑的是,如何跑的速度更快一些,去抓住风口。”李浩对「猎云网」说道。
“赌性”
火星文化不是李浩的第一次创业。2003年,李浩就曾在大学做了一个校园在线的门户网站,每天有300万左右的pv,进了全球互联网前1万名的排名。但因为自己和合作伙伴都缺少赚钱和运营的能力,最终创业失败。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2004年李浩南下广州,先后进入网易与56网学习互联网公司的经验。也是在56网期间,因工作原因,李浩与58同城CEO姚劲波逐渐熟识。
2011年的时候,56当时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人人网;2014年12月,人人网将视频网站56视频低价卖给了搜狐。
在56网二次出售给搜狐之前几个月时间,李浩决定辞去56网副总裁一职,再次创业。
在这7年时间里,视频行业主战场的战斗经历以及这种抛物线、坐过山车的感受,让李浩反思很多。“后来我想明白了,为什么56网最终都被优酷干掉?因为在2012年,视频网站还没有成为BAT的机会之前,是优酷把这个行业给统一掉了。”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美国上市。姚劲波回国的时候,李浩和一些互联网圈里面的朋友给他准备了一个接风宴。饭桌上,听闻李浩有离职创业的打算之后,姚劲波给了李浩两个选择,要么去58,要么去创业,不要让他知道还有第三种选择。最后,他还加了一句:“如果你创业,我就给你投钱。”
“老姚(姚劲波)当时给了很有吸引力的offer,但是我很明确想创业。”李浩说,自己是个好奇心非常重的人,喜欢挑战,而且长线看好视频这个行业。“就好像起火星这个名字一样,人类的发展也是被好奇心驱动的,人类总有一天要走向茫茫宇宙,登月之后,我们下一站的目标就是火星。”
下定决心之后,李浩给姚劲波通了一个十几分钟的电话。“我跟老姚说决定创业。他说好事,你需要我怎么支持?我说给钱就行,很直接。”
此后,火星创立后顺利拿到了姚劲波和黑马基金牛文文的500万天使轮投资。成立初期,火星文化将业务定位是节目研发、运营和发行。但是,后来效果并不好,公司业务很快陷入泥潭。李浩将其总结为业务不聚焦、没有单点突破,决定砍掉其他业务,主攻发行。
“首先是性格所致,我“赌性”比较重,一开始就想把链条做全,感兴趣的是big business,而不是做一个小而美的创业。”李浩说,其实是平台高管创业者容易犯的错,误以为有很多成熟资源带入,可以把模式相对完整的做起来。不聚焦,创业早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聚焦。
“当时决定投资是因为特别看好你这个人,老姚(姚劲波)也给你背书,但就事情而言,我们感觉当时你一上来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很难锐利的突破市场。”黑马基金的管理合伙人胡翔后来对李浩说道。
主攻发行之后,李浩调整了公司策略,当同行公司都在聚焦传统视频网站时,李浩选择“侧翼包抄”,从OTT(互联网电视或智能电视)平台切入。
“当时我问暴漫的CEO任剑,尽管目前客厅端只相当于2007、2008年的视频网站,但到三年之后它会占据客厅端接入模式的一半,你们要不要提前介入铺OTT?”
暴漫最后给予了肯定的回复。火星文化把PGC行业最头部的公司暴走漫画拿下来,为其带来非常强的聚合作用。随后,火星文化先后为《吐槽大会》、《同道大叔》、《军武次位面》、《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知名IP提供OTT领域的发行。
互联网流量平台和OTT就成了火星和其他发行公司对比的时候两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火星几乎覆盖了全渠道,在发行业务上,做到了行业第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cp团队寻找合作,李浩意识到以人力为驱动的发行模式注定不能长久,火星文化很快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组建火星研究院团队,开发卡思数据平台和工具化产品,从数据平台切入,帮助提升内容产业链条上下游各端的效率,成为数据驱动的内容产业链服务商。
“从2016年起,每年砸2000万研发费用,不断发展公司的数据能力和数据工具,形成一个长线竞争力壁垒。”如今证明,李浩的决策是正确的,卡思数据正呈现爆发力,抖音前100名MCN,有60家在用这款数据产品。
如今,火星文化已是一家数据驱动的红人产业链服务商,以旗下卡思数据为核心,在抖音、快手、B站和淘宝直播等平台建立红人合作网络,帮助品牌从种草、投放、带货等多维度打通新的品牌传播路径和商品分销渠道。
“断臂求生”的转型
时间走到2017年,彼时在行业里如鱼得水的火星文化,忽视了两大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抖音和快手。恰好就是因为这次误判,让火星文化后来一段时间里发展的很是艰难,甚至一度“死”掉。
网络视频分为三个板块:综艺、剧集和PGC。李浩告诉「猎云网」,他一直以为国内视频产业发展会像YouTube一样,PGC会是体量最大、发展最蓬勃的一个模块。然而,国内外发展路径并不相同。
如今,PGC依然是YouTube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但在国内,到2017年下半年的时候,短视频的悄然崛起,让视频行业往另一个方向狂奔。
2017年11月,在火星文化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负责数据报告的员工告诉李浩,PGC节目整个10月份环比9月份没有增长。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从2014年开始,我们判断这个行业有8~10年的发展潜力,现在还没到增长停滞点。怎么会不增长?”李浩实在难以相信这个结果,便让员工再去确认一遍。
第二周,李浩得到的结果是数据没有错,PGC环比就是没有增长,增量被抖音和快手两个APP拿走了。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完这两款产品以后,李浩陷入了极度的焦虑。“无论从用户体验,还是从商业角度来讲,PGC这个行业都会被干掉。我跟团队说,赶紧往红人主播业务转,不然就完了。”
2017年,火星文化开始短视频转型,李浩用「非常痛苦」来形容这个过程,因为转的并不顺利。
首先是团队首鼠两端,转型不坚决。一方面,不想放弃PGC行业,另一方面,又觉得短视频可以去尝试一下。2017年,火星文化PGC业务营收6000万,是除了CP模式之外,最头部的公司,甚至可以与之抗衡的第2名都难以找到。公司积累了大批行业最优质的资源,团队在这方面的业务也非常成熟。
“实际过程中,肯定PGC更好做。团队成员会有抱怨,红人太难做了,模式不熟悉,沟通成本高,甚至连找人都找不到。”一位火星文化的员工说道。
2018年春节之后的三个月,李浩往字节跳动跑了十几次,找各个团队聊完之后,他发现抖音的迭代节奏和成长速度太快了,而公司团队现在的状态和节奏,根本追赶不上。
“PGC这条船要沉,短视频这条顺风船你又搭不上,怎么办?舍掉前一条船。”李浩这一次的「赌」可以说是破釜沉舟。
2018年3月,火星文化忍痛割爱,砍掉PGC业务,主动去找原来合作的节目方解约。摆在整个团队面前,只有短视频和直播这一条路。
火星文化合伙人李若飞坦言,2017到2019年确实很累,公司底盘已经很大,压力自然也大。“郁闷、焦虑的时候,他会打坐。以前我们还打打牌,现在没那个时间了。但其实我知道,他内心很强大,我们两经常聊天的时候,前一句还是压力很大,后一秒就开玩笑了。压力最大的时候,两人就在那干坐着,因为没什么可聊的,就一个字‘扛’。”
李若飞想起有一次在小饭馆与李浩的见面,“当时感觉,(创业之后)他苍老了不少,年龄跟长相并不匹配,我记得那时候在公司时候他是娃娃脸。”
善于自省
多年共事中,在李若飞印象中,李浩最难得的品质是善于自省,会主动去慢慢修正一些错误,会倾听团队里不一样的声音。
2018年春节之后,李浩总结自己在2017年犯的所有错误,归结到一个点就是没有实事求是。除了对平台决策不敏锐,公司应该更早转型短视频之外。李浩还总结出两大错误:严重的用人错误和B轮融资过多。
李浩曾经用9个月时间挖到的合伙人,最后离开了火星文化。如今再提起这件事情,李浩并不愿多谈,只开玩笑说“当年其实是对外去吹过牛的,但事实证明是自己的判断错误。”
规避掉这个话题之后,他分享了自己在用人方面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过去几年,在用人方面,李浩的直觉和逻辑判断经常打架。多年下来,最后结果证明,直觉总是对的,逻辑一次都没赢过。
“这些年,把逻辑思维训练的太强了,束缚了自己。”聊完这个话题,李浩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若飞也表示,火星文化成立初期吸收了各个平台出来的高管,因人设岗方面确实出现问题,所以很多合伙人陆续离开。自己之所以一直留下来,是因为加入火星之初,就一直觉得团队很重要。
李若飞向猎云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2015年,火星文化也在做一些投资。有一个小项目,自己打算投300万,但因项目有一点小瑕疵,有些犹豫,便去询问李浩意见。
“他当时跟我说,你放手去做,失败了就当交学费了。虽然仔细琢磨之后,我还是决定放弃,最后证明也是正确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就是这种信任和认可,很难在其他地方获得。”李若飞说。
李浩复盘的另一个问题,是融资过多。2016年底开始,火星文化开启B轮融资。原计划融资3000万,最后拿到8000万增资,加之部分投资人通过买老股进来,实际上拿到一个亿。这种难以想象的“有钱的烦恼”,对李浩来说,是公司发展路上的“包袱”。
“这个钱不能‘趴’在账上,我们要花钱,就是扩团队、开新业务线,甚至开了一些没有明确判断的新业务线,错误就开始滋生。”李浩说,融资过多,也让团队无法保持“饥渴感”。在更强“饥渴感”的情况下,也许公司对转短视频业务判断的速度会更快。
李浩喜欢挑战,也善于自省,在公众面前,他也从不避谈自己的一些错误决策,在一次经验分享会上,他称自己是一个丰富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
也正是这份“坦诚”,大家喜欢去找他咨询关于行业发展的见解。
比如,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想聊直播行业发展相关的问题,就会去找李浩。
“第一次跟春哥见面,是在做B轮融资的时候。在他办公室,我们聊了半个小时不到,他就站起来握住我的手说,决定投资。我说你们要不要做下尽调?他说不用。”
在李浩印象中,吴世春是一个嗅觉非常强的人,对趋势特别敏锐。连续聊了两次之后,吴世春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是直播互联网时代”这个观点,李浩十分认同。
一方面,短视频比图文的创作门槛要低,而直播比短视频的创作门槛更低,由于5G到来,直播的基础设施不再是问题。另一方面,直播的强交互性体验游可能把行业推到全民直播的境况。
比起火星初创时,现在的李浩,不再过分乐观地去做出一些决策,而是更加慎重。而那份骨子里的“好奇心”,也让他始终保持对行业的深度思考,去为公司不断做新的布局。
“我想生命尽头那几年专心写点科幻或魔幻,也许是像《银河帝国》这样的书。我要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我能做出什么样。大概这也是赌性的一种吧。”李浩曾如此说道。
李浩说,现在不会特别去关注抖音、快手等平台短期的一些变化,而是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来布局公司发展。在品牌侧,火星文化依旧是帮助用户在抖音、快手、淘宝直播和微信生态做红人投放、红人带货和红人账号运营。在红人侧方面,今年则做了一些改变,火星文化降低了卡思数据的产品价格,来服务于长尾的红人和中小商家。其次,通过卡思学院,来帮助商家做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