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3月24日报道
1998年的“山西假酒案”、2012年的“塑化剂”、2019年的“甜蜜素”都曾让中国酒类行业遭受重创,但这三次行业的重大影响事件不仅倒逼行业愈发自律,更在每次事件之后引发消费观念与产品定位的重塑,在上市酒企的表率作用下,个体户和企业的注册量都在上升。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3万余家酒类制造企业和个体户,数量上企业和个体户各占半壁江山。2015-2019年间,酒类制造个体户的注册量由2015年的411家,增至2019年的3269家。相比个体户,酒类制造企业的注册量则在2017年以前平缓上升,在2017年至2019年迎来黄金发展期,2019年注册量近5千家,是2015年的十倍之多。
在我国3万余家制造酒水的企业和个体户中,有近1万家为注销、吊销状态。其中,成立年限1年内注销、吊销的公司为149家,而成立10年以上的数量为5704家,占据了注销、吊销总量的64%。
企查查数据抓取了有关“酒类”的风险信息共35719条。从地域上看,四川拥有的有关酒类的风险信息最多,为4209条,占据了总量的11%,其次为山西、广东等地。
有关酒类的风险信息主要集中于经营异常、行政处罚、失信信息、开庭公告等方面。近五年,酒类企业个体户经营异常的风险信息数量呈现平缓波动状态,行政处罚的风险信息则在2018年达到峰值后骤然下降,而失信信息和开庭公告的数量则在逐年攀升。
在酒类制造业中,因无证经营、食品安全、虚假宣传而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有78家,个体户有23家,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占行政处罚的比例较高。
中国的酒业是一个万亿级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更也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在往新零售方式扩张的同时,酒水行业各种问题也在不断被发掘,新机遇下如何再出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