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阿里最新的愿景,一是:我们不追求大,不追求强,我们追求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二是:到2036年,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从创业第一天就有如此气吞山河、泽被天下之愿景,且从未动摇,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可能仅此一家。阿里和马云是被报道最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阿里的传奇和马云的金句,不胜枚举,无需赘述。本文是从过去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阿里存在的意义。文章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秦朔。
1
马云将在2019年9月10日教师节,也是他55岁生日这天晚上,在阿里巴巴创立20周年晚会上,离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交棒给比他小7岁的张勇。马云将继续担任阿里巴巴董事,直到2020年度股东大会后卸任。
但这并不等于马云从阿里巴巴退休了。
原因是,阿里有一套独特的合伙人机制。合伙人拥有上市公司董事的提名权,可以通过对董事人选的掌握,把控公司方向。这一制度写入了阿里《公司章程》,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30多位合伙人中,只有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马云曾在2013年教师节致信全体员工,表示合伙人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公司运营实现使命传承,带领阿里的人必须是坚守和传承阿里使命文化的合伙人。
因此,对阿里来说,马云只是“职退”而未休,其使命和任务不会消失,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推动阿里发展。过去几年,马云每年要飞80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飞两个多小时,尽管如此忙碌,他还在阿里开办了“风清扬班”,培养高管人才,两年至少15次课程,每次一到两个整天,他自己设计课程且全程参与。他说,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如马云所说,未来他会把更多精力用于社会和公益。事实上,马云创立的湖畔大学、罗汉堂、马云基金会,分别专注于企业家精神、科技与社会关系、创新公益,其内涵已经超越了一家商业公司的范畴。马云希望这些组织活的比阿里巴巴长。
从销售额和利润看,阿里都不是中国最大的公司,但阿里是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换言之,从资本市场角度看,阿里是目前中国最有价值的公司。
从1999年包括马云在内的18个人创立阿里,这家公司的使命就没有变过,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它的愿景也基本没变过,只是随时间推移略有微调。
1999年杭州湖畔花园的创业日
阿里最新的愿景,一是:我们不追求大,不追求强,我们追求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二是:到2036年,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
从创业第一天就有如此气吞山河、泽被天下之愿景,且从未动摇,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可能仅此一家。
阿里和马云是被报道最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阿里的传奇和马云的金句,不胜枚举,无需赘述。本文是从过去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阿里存在的意义。
2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1年,中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壮丽的经济篇章。“事非经过不知难”,改革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经济在某些时候蕴含着重大隐患,也孕育着重大危机,只是后来都迈过去了。但从大历史的角度看,究竟是如何迈过去的,往往未被深究。
回顾过往,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就曾遭遇过一个危险时刻。当时的头等问题是失业。经济学家钟朋荣写了一本书《跨世纪难题:谁为中国人造饭碗》,1998年出版,很畅销,多次再版,反映了当时人们深深的忧虑。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失业有过两次高峰,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失业主体是上山下乡青年。第二次就是90年代下半期。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估算,1997年城镇实际失业人口为1050-1300万人,真实失业率为6%到7%(官方数据为3.1%)。所谓“真实”,即在城镇登记失业基础上,将未登记失业因素也考虑进去。
而如果再加上农村失业、在岗失业,当时在中科院做国情研究的胡鞍钢的数据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7.7亿,就业人口6.15亿。由此可算出失业人口1.55亿,失业率为20.1%;国家计委社会发展所杨宜勇计算,失业人口1.8-2.6亿,失业率为23.3%-33.7%;劳动问题专家冯兰瑞计算,失业人口1.83亿,失业率为27.78%。
这些统计都将农村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也作为失业人口,和官方统计口径不同,只能作为参考。但就算农村待转移劳动力不统计为失业,他们在农村没事做,一定会往城镇去,这种就业压力又是非常真实的。
怎么解决如此严重的问题呢?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办法,如:让闲置劳力去创造明天,鼓励人们为自己造饭碗,鼓励有产者为有劳者送饭碗,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到国外打工,请“老外”也来造饭碗,男人留岗、女人回家,等等。
在那个阶段,失业仿佛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魔咒。国企越来越不景气,难以担起解决就业的重任;“入世”带来了“与狼共舞”的惶恐感;高校毕业生,2000年为107万人,但预计每年都将快速增加(2009年突破600万)。饭碗在哪里?
最近这些年中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300多万个,而1996、1997年时为700万左右。这20多年,在国有企业提供的饭碗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就业这个天大的问题是怎么“无痛解决”的?
三个主要的通路是:为世界生产,中国制造,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就业蓄水池;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等,创造了大量新型就业机会。
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就业人员共计4250万人,其中阿里生态创造了3681万个就业岗位,占比接近87%;
据三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从2009年到2019年,从3个淘宝村起步,目前已发展出4310个淘宝村和1118个淘宝镇。这些村镇网店的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带动683多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阿里官微,2018年阿里零售生态创造就业总量达4082万个,其中包括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和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
谁为中国人造饭碗?这一跨世纪难题在新世纪的悄然解决,以阿里为代表的新经济功不可没。没有上山下乡,而是上网下海,自谋生路,不麻烦政府,不给社会添堵,自己给自己造饭碗。这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无数处在社会边边角角的草根者,像蚂蚁一样辛勤劳作,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参与到产供销运等各种环节中,出工出力,自食其力。
在互联网经济中,阿里堪称支撑中国新型就业的第一大平台。
3
再回到90年代中后期。既然就业压力如此之大,为什么国企不能多出出力呢?
其实国企已经尽力了。据1996年度劳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6年全国城镇新安置就业人员705万人,其中到国有经济单位的有243万人,到城镇集体经济单位155万人,到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167万人,从事个体劳动的140万人。国有经济单位解决的新增就业岗位最多。
但国企也只有这点力了。199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0万人,其中到国有经济单位的有226万人,到城镇集体经济单位的有128万人,到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的有192万人,从事个体劳动的有164万人。和上年比,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集体经济单位解决的就业在下降,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和从事个体劳动解决的就业在上升。
趋势一经成立,便再无可逆。到今天,中国每年新增就业的90%以上都由民企提供。
这里我们就要谈到,当时除了失业压力外,中国经济还有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银行的坏账。由于国企体制机制不灵活,乱投资,冗员多,效益差,给银行造成重大风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防范金融风险,要倒逼国企改革,“抓大放小”,退出很多竞争性领域。这决定了国企不可能再吸纳更多就业。
当时银行业的挑战,严峻到什么地步?
据统计,到1996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0.4%,五年间不良贷款增加了近4倍。如采用严格标准的国际会计准则,实际不良贷款会更多。1997年底中央召开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随后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和2000年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要知道1999年中央财政收入才1.14万亿元,可见不良之巨!
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四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存量仍然居高不下,到2002年底,按照“一逾两呆”分类(逾期、呆滞、呆账)为1.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4%;按照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为2.0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6.12%。于是,2002年召开了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心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前,彻底解决国有银行问题。此后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成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动用外汇储备向银行注资,银行向财政部出售损失类资产,等等,拉开了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帷幕。
但从根本上说,如果中国经济的微观主体是不能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缺乏自生能力的,那么包袱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将由银行承担,也就是全体储户承担。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
幸好,过去20多年我们看到了另外的图景:自主负责的经济成分更多地代替了不能自主负责的经济成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由此增加,效率大大提升,在全球的竞争力也上去了。
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四自”程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提高了。为什么能提高?从经济学角度看,一是“把激励做对了”,这是机制变革的作用;二是供需之间的信息对称性提高了,生产更有效,更有目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这是市场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是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市场的作用。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使得生产商、品牌商、消费者、相关服务者之间,更快、更有效地连接起来。用信息和数据连接起来。由此真正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加强的正循环中,消费者也实现了空前的便利,提高了福祉。
这是中国经济过去20年更为深刻的变革:不是简单地把饭碗问题交给个人和民企去解决,而是把“为市场生产”、“为消费者生产”、“有效生产”的意识和做法普及化了。民企如此,国企如此,外企如此。
就此而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供给侧改革,其实一直在行进之中。而以阿里为代表的新经济力量则是转型和改革的重要帮手。电子商务(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增加了,资源浪费和配置扭曲减少了,质量提升了。这使中国经济在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比20世纪后20年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升华。这是互联网带给中国产业的效率红利。
虽然在互联网冲击下,也有死伤累累的出局者,但整体来说,中国经济的微观主体在不知不觉中跃升和重生了,产品与服务水平也建设性地进步了。互联网经济驱动了中国经济创新。中国消费者享受着世界上最方便的移动支付和在线服务,在网上活出了真正的尊严、自主和快乐。谁对我们不好,我们可以立即迁移。这种自由的体验和空气一样自然,已经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失去的生活方式。
4
技术的变革不仅深刻影响就业,也深刻影响和塑造经济、社会与人。
阿里巴巴将自己20年积累沉淀的商业能力和方法称为“商业操作系统”,它关乎速度、增长、响应、对称、灵活、有效、分工与合作等商业元素。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社会操作系统,关乎对人的尊重和满足,关乎信任、利他、信用、对善恶的奖惩、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等社会因素。
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使用过阿里的产品,并透过这些产品与整个商业世界和社会服务发生关系。阿里并不生产一件具体的商品,但阿里有一件最强大也最友好的产品,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助力商业“让生活更美好”。
比如,对一个星巴克消费者来说,过去他和星巴克的关系远远做不到随心所欲,他在西湖泛舟时想喝杯咖啡就没有办法。现在阿里可以帮他在手机上下单,船到岸时,饿了么小哥已经送到。看起来很简单,背后却是一场数字化革命。星巴克所有门店要数字化,饿了么全城的小哥要数字化,然后通过人工智能选出最近的履约门店和某个小哥的最佳行进线路,匹配起来。未来也许有一天,你下单后不久,无人机会把星巴克送到你手里,无论你在湖中还是在山上。
消费的可能性如同一座“冰山”。如果技术让一切更加便利和无缝连接,消费的“冰山”会更多地浮出。这是经济增长的可靠动力。再以星巴克为例,通过整合高德和斑马的力量,一个正在开车的消费者只需在车里喊一声,订单就生成了,到达目的地时星巴克已经送到。
当消费因为可以随心所欲而被更充分地激发,天下的生意必将更大。
这就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作用,它不仅是能力体系,也是资源体系,是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
因为有阿里这样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存在,在中国,数据驱动的新商业、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等等,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其年报中披露,中国在线市场的销售是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最初缴纳水电煤气,到现在的数字政务,医保社保,阿里巴巴越来越体现出“社会操作系统”、“生活服务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八亿十亿的网民人人平等。这个互联网上的中国,已经构建了有保证的信任。有信任,交易成本终会趋向于零。
马云经常说他不懂技术,但他了解人,了解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的点点滴滴的不便、困难和辛苦。他也相信人,所以最初淘宝卖家和买家希望直接沟通时,阿里开发了“旺旺”,而不是自己要作为中介横插一道,收一道钱;支付宝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一笔一笔十几块钱、几十块钱的小单子,对不过来,只好找银行,一个个银行接入快捷支付。都是最苦最累、别人不愿接(如银联)的活,但因为对客户有益,阿里也就在所不辞;一开始,用户放在支付宝里的钱是没有利息的,因为自己不是银行,但马云和彭蕾2008年就想着能不能想办法给用户一些回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3年就有了余额宝。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对这一用户导向的初心的坚持,积累了20年,形成了阿里今天的能力。在阿里筚路蓝缕探索的基础上,后来者也可以更快地起步,和阿里一起共同提升中国数字商业的水平。线上线下,全域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这是未来中国商业发展至为宝贵的一种基础能力。
因为以阿里为代表的数字商业力量的崛起,也抬高了整个中国商业的竞争能力,即更充分地认知消费者、与消费者互动、让消费者满意和长久存续的能力。
5
过去20年的中国经济重构和中国商业演进,以及微观主体的能力进化,阿里和马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什么是马云?
应该和他的经历相关。马云是老师出身,少年时爱读金庸,有武侠的济世情怀,所以他的花名也用了“风清扬”。他很早就在西湖边组织英语角,和老外交流,有的成了他一生的朋友。在这些过程中,他更多地相信,世界是善的。作为老师,他经常说,老师的特点是要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比你做得更好。
从本质上相信世界是善的,相信自己所做之事的价值在于帮助世界向善。这构成了马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核心,也构成了阿里的特质。如马云所言,阿里巴巴历史上的所有重大决定背后的核心思考,都不是这个业务能不能赚钱,而是能不能符合价值取向。赚钱的机会太多,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才是本念。
在2009年教师节,阿里巴巴10周年庆典晚会上,马云说:
“未来十年我们永远是家理想主义公司,当然一定会脚踏实地,如果不充满现实主义地去做任何点点滴滴的事情,我相信我们也不会活到现在。但我们永远会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我们用自己的行为保证,一定会给股东以丰厚的回报,但是我们的回报不仅仅是金钱,我们希望阿里巴巴所有的股东,最后感到骄傲的是,你们投资了一家对社会有巨大促进作用,对社会承担巨大的责任,帮助就业,成就梦想的公司。只有这样的公司,你投资才会觉得有成就感。”
在明天,2019年的教师节,马云又会说些什么?
如同他过去20年不间断地强调的,我相信还是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是这样的“文化操作系统”。
所以,这不是一次权力交接和改朝换代,而是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时代,对阿里文化和领导力的一次升级。其目标是为下一个20年奠定文化、组织和人的基础。
到2035年,中国的国家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阿里的愿景是到2036年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让我们一起见证未来。
段子说:打败百货公司的不是另一家更好的百货公司,而是电商;打败诺基亚的不是另一家功能手机,而是苹果;消灭扒手的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
我看到和想到的是,过去20年,中国经济没有倒在失业和银行坏账这两大挑战中,也没有落入“失落二十年”的陷阱,依然保持了有活力、可持续的势头。这并不是靠某种已知的力量完成的,而是靠一种新生的、新兴的、新型的力量完成的。它由小到大,消化了沉浮者,托举了创业者,支撑了变革者,绽放了创新者,形成了社会化分工协作的自生长商业生态。中国的大国优势和人口红利,也在这一生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经济的重构中,阿里巴巴走过了20年,贡献了20年。
谢谢马云,谢谢你对社会的善念、付出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