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4月11报道(文/田甜)
2018年7月新app上线,这是右划科技CTO侯明强踏足视频领域13年以来推出的第四款产品,而前三款产品都是现在短视频领域的领跑者。
从单纯做技术,到做短视频社区产品,到以联合创始人兼CTO身份推出新款app,背后的驱动力,是长期以来侯明强对视频技术的热爱和理解。这也标志着他展开更开阔的人生格局。
虽然国内短视频赛道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但是相较于国外市场,仍然存在巨大市场空间。侯明强介绍,短视频在国外网民中的日活占比非常高,就短视频产品来看,有Instagram、Whatsapp、Facebook、YouTube、Snapchat等多个平台。此外,互联网的信息载体也正在发生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的演变。侯明强甚至设想,未来,视频可能像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变成一个可以容纳多种表现形式的大框架。
侯明强认为现有短视频社区存在以下问题,比如用户都偏年轻化,没有覆盖全年龄段;视频内容题材不够广泛;滤镜操作比较复杂;内容上以网红创作为主,操作门槛高;主播和用户的互动比较偏粉丝和明星的效应,粉丝之间也没有互动。
他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差异化,于是开启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技术跨界到升级打怪
2006年,侯明强和视频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多少有些机缘巧合。
在这之前,北大硕士毕业的他已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机器学习平台1年。2005年,李开复从微软的全球副总裁的位置上跳槽到谷歌,震惊业界。侯明强第一次意识到,互联网可能是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
刚好,老同学张远来邀请自己一起创业,主要做多媒体项目。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软件和互联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跨界挑战很大,但侯明强觉得有意思。
在2005年放眼世界,互联网视频都处在萌芽阶段,国内外的视频平台寥寥无几。YouTube被谷歌收购算是2006年的大事件,国内的土豆网也才刚刚上线,而视频只能在IE上用Windowsmediaplayer观看。
在CC的9年时间里,侯明强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多媒体处理、大规模存储、并发、视频搜索、视频播放体验等很多视频基础技术。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当时却颇具领先优势。
为了提高视频播放体验,侯明强还带领团队构建了自己的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工程,从APM端监控,到服务器带宽采购,他都跑在一线。彼时,CDN行业尚未成熟,虽然是后进入者,但CC在成本和效果上超过CDN厂商。
在技术和服务的支撑下,CC视频的业务风生水起。CC视频是2006年国内第一家推出flash视频的企业,可以在线直接观看。乐视网、第一视频网等行业的早期玩家,最初购买的都是CC的服务。CC视频的稳定性、流畅性和清晰度,还吸引了国家广电、各日报等机构合作。2009年8月,CC视频成为Google在大陆地区第一家视频广告合作伙伴。
2015年,侯明强加入今日头条,担任视频技术体系负责人,见证和参与了头条视频(现在的西瓜视频)这一现象级产品快速崛起的过程。2015年5月上线,2015年7月份开始高速增长。侯明强带领技术团队,一路扛住了从每天100万的播放量,拉升到1000万的播放量,再冲到15亿播放量的艰巨挑战。
他回忆,每次难题突破都会有约1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技术团队以天和周为单位更新上线。
这个过程中,除了在视频编辑和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即软件开发工具包)积累、自研播放器,自建云平台、视频上传、相关视频推荐等基础技术的突破和改善,侯明强更带领团队在业内率先开启了深度学习技术在视频领域的应用。
规避涉黄、广告和暴力等不良内容曾经占用大量的研发资源。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技术团队开始尝试用深度学习来做内容识别,提升审核效率。头条也成为国内第一家用深度学习来辅助审核的平台。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封面图提取、关联推荐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应对数据快速攀升的过程中,技术团队还建立了一套供应商管理体系。从客户端确定每家CDN的质量,并时时上报到大数据系统,而系统会挑选出存在较大问题的厂商,并自动把他的流量切换掉。他们甚至以天为单位,生成数据报表,让CDN厂商去赛马。这样,头条几乎把国内的CDN厂商全都拉练了一遍,筛选建立了稳定坚实的供应商团队。
如今,回过头来看,今日头条短视频矩阵能够从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巨头征战的市场中实现绝地反击,侯明强认为公司的战略眼光不容质疑。此外,技术是支撑头条视频崛起的重要一环。侯明强带领技术团队做了大量技术模块,有效支撑了头条视频矩阵的快速扩张,如今的抖音、火山等产品都大量复用了延续了之前他们团队的技术成果,帮助头条的视频矩阵研发迭代速度加快。
经历过头条视频系列产品研发的淬炼,侯明强无疑成为短视频领域屈指可数的技术先行者。他也认识到——产品思路去框架性引领,技术上细节做到位,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当他再次出来创业时,这也是他指导新公司发展的思路。
不一样的新里程
2018年3月,右划科技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其已经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含今日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真格基金、IDG等多家知名风投。在资本寒冬下,右划能够获得众多风投青睐,包括侯明强在内的创始团队的技术实力是最闪亮的背书。
然而,侯明强觉得即使在过往的技术积累下,面对新app的快速发展,摆在他面前的依然有很多需要征服的技术高峰。
不同于快手和西瓜视频,新app是左右滑动的,没有用户点击行为,这样的情况下,用户的反馈是隐性的,相关联的推荐难度更高。此外,很多视频由客户普通用户UGC实拍上传,往往没有标题,需要靠后台技术识别视频内容,转化成文本,再进行分类或打标等文本分析工作。
而最大的挑战还是语音识别。用户端的语音评论,需要进行排序,也需要规避不良内容,而且语音的数据量也比文字和图片大。目前,科大讯飞、BAT都有开源的识别平台,但大多适用于普通话的识别。而新app的语音评论,大多带有口音和方言,使得识别问题更加困难。
在侯明强的规划中,2-3年之后,语音识别上才会有较大的突破。针对眼下方言难识别的情况,团队想到了从工程上先优化的办法。另外,右划还构建标准普通话模型,先确定是不是普通话,如果是,识别比较容易,不是的话,再用方言模型识别。比如,结合从语音评论发表的地点,结合用户的历史行为,预测用户的语言可能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再用对应的方言模型识别。
目前,右划建立了多个场景的视频、语音的样本库,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能够“喂给”AI模型更多的样本,会更大的加强AI模型的能力。“将来,我们平台的样本数据可能是最大的,这对AI人才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历练机会。”
在语音识别上,侯明强计划以重兵投入,他觉得这是新app独特的地方。当然,新问题总会层出不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侯明强对技术问题的认识再朴素不过,透露着身经技术攻关大战后的坚定和自信。
根据用户端监测,有用户在app上的停留长达5小时。交互体验和差异化内容获得用户的感知。侯明强坦言,希望新app也能成为有自己调性的视频社区,在内容题材上,会有更广泛的探索。
没有control,只有context
眼下,右划在技术攻关上的最大问题,是人手不足。侯明强表示,技术团队扩张到100-200人的规模,才能跟得上迭代要求。因此,扩建团队是今年工作的重头戏。
侯明强深知技术实力对短视频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公司基调上,右划倡导工程师文化:核心是自我驱动。
侯明强表示,右划在技术团队管理上,没有control,只有context,希望工程师发挥主动性。因为“一线的人员,最了解问题所在”。
右划内部应用了一款名为Trello的工具,上面记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工程师觉得自己擅长,就可以拉出来去解决。”他们甚至不用向我汇报,需要专业意见的时候,才会拉我进群。”
为了激发大家的主动性,右划设立了“技术先锋”奖。奖励金额从10000-100000美金不等,长期有效,适时奖励做出一定贡献的员工。前不久,奖金刚刚发给两位工程师。他们自动发起跨部门合作,把视频的起播速度由原来的1秒,提升到0.5秒。
为了降低沟通成本,右划建立了透明公开的数据平台,包含了业务数据、线上工程数据、app刷新数据、接口访问速度以及工程师写好的代码文档。该平台向所有的研发人员开放,以求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降低新人熟悉公司和产品耗费的精力。
在侯明强的初衷里,技术人员和公司应该实现双赢。工程师在技术上要有所长进,而且与公司发展吻合。既不能只顾做自己的技术,而不管对公司有没有帮助,也不能当老黄牛,长期从事重复没有成长性的工作。希望右划的技术团队能有百花齐放的局面,每个工程师都能发挥出120%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