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北京】11月13日报道
今日,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上,芥末堆发布《2018年教育行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本次蓝皮书篇幅120多页,字数近十万字,覆盖教育全领域。包括教育行业概况、中高考改革、K12、民办教育、早幼教、素质教育、STEAM、职业教育等教育全方位各领域。
一、新出生人口或将大幅下跌,中产焦虑成为行业增长最大动力
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57亿元,比2016年增长9.4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94%。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最快,高职高专紧随其后。对应到政策层面,是国家加大了在普惠性幼儿园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投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实际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其中二孩占比超过50%。(注:国家统计局公布新出生人口数为1723万,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出生婴儿数为1758万)。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数不止远低于政策预期,也比2016年下跌了63万。考虑到2017年仅是放开二孩政策的第二年,未来二孩政策对新生人口数量的利好影响将持续下降直至出清。
影响每年新生人口数量的是育龄人口和生育率。随着90后进入育龄期,根据1990-1999年每年新出生人口的走势看,未来育龄人口将呈现断崖式下跌。育龄人口下跌加上较低的生育率,未来新出生人口数量或将大幅下跌。
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向上的通道越来越窄,向下的大门却永远敞开。中产阶级家长为了保证子女待在现有的社会阶层里不滑坡,会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不断加码。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中产焦虑将是行业增长的最大动力。
二、进入成熟期的K12:头部机构的卡位战、中小机构的生死战
K12作为教育行业发展历史最久、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赛道,既是"英雄辈出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K12营收前5名即将全部登陆二级市场,头部机构阵容基本确定,在线教育第一梯队成型,To C创业风口难再觅,2018年K12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
同时,与教育政策紧密相关的特性,也使得"合规"与"减负"成为K12行业的"紧箍咒"。资质要求、合规成本对于中小机构的生存挑战更大;减负导向则意味着应试升学不能继续成为K12行业的唯一卖点。不论是玩家生态还是产品形态,K12行业都将发生变化。
过去几年,K12校外培训发展迅猛。在野蛮生长的同时,衍生出管理混乱、学生负担加重、"应试化"严重等问题。为让K12校外培训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者而非干扰者,今年以来,一场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规范整治自上至下展开。此次规范从师资、场地等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作出限制,将造成机构办学成本阶段性上升,行业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中小机构将面临合并甚至出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在内容方面提出的限制,将促使培训机构改变以应试导向为主的学科辅导思路,倒逼培训机构原有教育内容模式转型升级。
新高考是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且趋势不可逆转。具体来看,新高考改革强调打破分科,扩大学生选择权;强调增加选考科目和外语考试次数,分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强化了必考科目的重要性。同时改变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打破唯分数论,高校也比以往更依赖自主招生选拔学生。
这些变化为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和学生生涯规划带来挑战,催生了市场需求。未来,帮助学校实现走班排课、电子排班、师资培训、自主招生,以及学科辅导和教学资源的补充都是值得关注的新机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省份全科加入全国卷。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全部使用全国卷的省市级单位达25个。统一的考试内容减少了不同省市教材、教学内容的差异,降低了区域市场的准入门槛,将有利于大机构跨区域扩张。
三、学前领域全面崛起,"内容"和"启蒙"是关键词
2017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0%左右。
这意味着现有很多中低端民办幼儿园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转型成为普惠园或者被学前教育资本收购或成为两种常见的出路。对于已经入场或者即将入场民办学前教育的创业者和资本来说,发展或者收购高端园所将更有可能带来持续稳定的营收。
"内容为王"是2017年学前教育领域风险投资的主旋律,约有30%的风险投资事件都发生在幼儿内容类产品上。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近四分之一获得融资的内容类学前教育公司将AR绘本、VR内容作为其内容的最大特色。随着数字出版及相关技术的日臻成熟,挖掘内容的交互性、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成为众多幼儿内容公司的发力之处。
2018年,"启蒙"成为学前教育赛道的热词。截至2018年8月31日,学前教育领域约20%的投资标的都为启蒙或亲子类产品。与此同时,涉及启蒙功能的产品品类丰富多样,包括英语、数学思维、感统教育、传统文化等。亲子类产品则直指家庭教育的市场空白,主要为新手父母提供养育、启蒙教育、家庭互动等方面的课程和内容。
目前,大多数内容类产品直接面向C端市场,按照内容所直接针对的人群来看,内容类产品可以分为儿童类、家长类、教师类三种。三种类型的内容产品特点、使用场景及商业模式可见下表。
由于新兴细分品类产品的出现,2018年学前教育领域目前的融资轮次分布情况基本与2017年类似,即以A轮及A轮之前的融资为最多。这既反映出学前教育领域对创业者的吸引力,也意味着已经入场的创业者尚未将值得信赖且复制性高的商业模式完全跑通。
四、素质教育的机遇与困境
2018被认为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黄金之年。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使得素质教育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监管层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加强,部分传统培训机构也开始涉足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赛道依然面临共同的困境:
1. 以线下为主,租金高企模式较重
虽然素质教育许多细分赛道都在探索线上化,比如音乐、美术、围棋、思维素养教育等,但在目前线下模式仍居主流,难以被线上完全取代。
艺术类中的舞蹈培训,球类、体能、冰雪等体育类培训,研学/游学/营地类项目,均依赖于场地资源。这不仅造成租金、人力成本高昂,还使得机构发展受制于区域,模式较重,扩张缓慢。
2. 重交互体验,师资水平无法匹配
线下场景的最大优势即交互式体验,而体验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师资水平。相较于 K12领域,素质教育行业的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一些专业品类(如小众乐器)等往往找不到合格的教师;同时由于执教门槛低,师资水平常常参差不齐。
3. 课程同质化,评价体系标准缺失
素质教育机构常遇到课程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一方面,素质教育各细分赛道都已有机构进入,新入局者很难找到尚未开发的蓝海;另一方面,行业门槛较低,课程内容易被其他机构复制。 此外,素质教育许多赛道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的效果较难量化。由于见效慢、学习周期长,容易产生续费率低的问题。
4. 行业偏零散,从中突围并不简单
素质教育的各个赛道还未出现龙头型企业。以游学研学市场为例,份额最大的世纪明德在2017年的营收5.19亿元,而游学研学是个体量数百亿的市场。中小型机构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从小作坊模式走向规模化发展,机构会遇到课程标准化与教学个性化难统一、师资留存率低且供应不稳定、管理模式不成熟、异地扩张粗放等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