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1月12日,新零售企业便利蜂宣布已完成对领蛙的战略投资并控股,领蛙将并入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这也是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购51零食之后,无人货架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整合。而领蛙的董事、股东和投资人蒋海炳(阿里系投资人,多牛资本董事长)却通过媒体发声,称本次收购在新闻公开前,他毫不知情,文中内附蒋海炳自述。本文转自公众号“锌财经”,作者袁玥,猎云网经授权转载。
1月12日,便利蜂宣布以数千万的价格收购领蛙。
这是2018年无人货架行业的首个重磅消息,像一枚突然引爆的重磅炸弹,引发了圈内的强烈震动,也让这个正处于风口浪尖的行业面临第一次雪崩。
从闷声发财,到爆发,再到高居不下的货损率和饱受质疑商业模式,无人货架热闹了大半年,有经验没经验的全都蜂拥而至。
当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成为无人货架行业唯一的新闻,覆盖的点位数成了无人货架企业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竞争力时,无人货架从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宠儿彻底沦落为办公室里无人问津的鸡肋。
领蛙的被迫出售,让很多人发出意料之中的唏嘘,更有媒体顺藤摸瓜,猜测这一行业进入下半场,洗牌、整合将会是未来的几个月的常态。
但在这次震惊圈内的收购背后,存在着从未曝光的内幕。
业内人称“老蒋”的蒋海炳,以领蛙的董事、股东和投资人的身份找到锌财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作为领蛙的董事、股东和投资人,在新闻公开前,完全不知情。
老蒋对锌财经讲述了领蛙从创立到被收购的这一些列过程。听完不免感到唏嘘、震惊、惋惜。
以下是老蒋的自述。
这个事情发生已经三天了,期间收到了很多关心多牛关心领蛙的朋友来咨询收购情况,我想有必要对这个事情做一个说明,通过锌财经对大家做一个解释。
1月12日上午10:29,界面新闻编辑微信发来一条消息,请我评价一下便利蜂投资领蛙,我一下子就懵了,我说我昨天还在联系新的投资人,怎么可能今天就卖掉,更何况我是股东,也是董事,怎么会不知道。
但看到他发我的新闻链接后,我知道之前传闻的可能已经是事实了。
由于这个事情太过突然,我的同事们都我希望了解更多信息后再发声比较好,所以一直拖到今天。
2014年6月,我设计了开放式办公室零食货架的商业模型,并在杭州市西湖区萍水西街设立办公室运作该项目。2014年底,我决心全身心做多牛资本,便暂停了这个项目。2015年5月,我决心重启这个项目。
于是邀请希望向互联网转型的胡双勇来负责这个项目,约定让双勇当大股东,我个人仅剩余少量股份并由双勇代持,以使股份结构符合机构投资的要求,同时重新组建团队,并以我个人名义向团队提供办公场地以及办公设施设备等进行孵化。
我也感谢双勇的创业精神,在决心做这个项目后,只身从上海来到杭州,从零学起。
在领带蛙公司成立后,由多牛资本牵头,联合银杏谷资本/乐创会共同对领蛙完成了天使轮投资,随后通过私人关系,介绍领蛙进入杭州各大互联网公司以及创业公司,在2015年下半年便完成了数百个点位的敷设,自建了仓配系统。
在整个2016年,我都试图向各大机构推荐领蛙,包括红杉/IDG/经纬等数十家机构我都亲自推荐,但均不看好这一模式,连跟项目见面的机会也没有给,可见投资人的认知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直到2017年初,才有第一个知名投资人见了领蛙,在此感谢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先生。
在整个2016年,不仅仅机构不认可,FA也不接领蛙的案子,创业媒体也不愿意报道,认为这个项目没有价值,但是领蛙坚持下来了,并且在杭州本土战胜了融资额远远超过领蛙的模仿者。
记得在2017年那个寒冷的一月份,在西溪湿地召开领蛙股东会,双勇说钱烧完了,质疑这个模式到底对不对,我们到底要不要坚持?我说双勇请你相信我,模式没有问题,一定要坚持,曙光就在前面。
于是我和双勇一起以个人名义给公司借了一笔钱,约定坚持到4月底,如果4月底融不到钱就放弃。
3月份的时候我找到了我的朋友潘越飞,他刚刚出来创业做锌财经。我跟他讲了领蛙的项目,他非常认可这个模式,并通过锌财经对领蛙做了深度报道。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清楚了,4月份开始风口来临,狂风暴雨,投资人排队来见领蛙。在此也感谢投资了领蛙的两家机构,帮助领蛙更上一层楼。
8月份我把我的兄弟桂强军介绍给领蛙,曾经带领数千诚信通大军的桂妈在知道对手资本更加雄厚的基础上,仍然决定加盟领蛙,桂妈说:为了兄弟!
我回顾这些的意思是想说,第一,领蛙是这个商业模式的原创者,是看到了真实价值,不是后来的投机分子;第二,我和领蛙都是有韧性的,宁可借钱也会走下去。
所以即便后来资本愈发的向前两强集中形成寡头后,我仍然相信领蛙能够跑出来。上个月双勇来问我,融资形势非常严峻,另外两个投资人建议我出售,你怎么看?
我说了一句感性的话:原创者被抄袭者收购是一种耻辱!
同时我也分析了整个形势,由于我们常年的运营经验的积累,领蛙的货损长期维持在个位数,即便是到对手破坏性打砸市场,我们的货损率依然只有13%。
而其他规模较大的两家货损率都接近40%了,小公司的网点货损甚至达到七成,这是严重有违于商业本质的,完全是TO VC的,是不可持续的。
而且团队内部派系林立,别看他们融钱多,一定会比我们先倒下,我们所要做的是坚持初心,坚持企业服务的本质,不要用团购用流量入口概念去瞎忽悠投资人,我们自己都不认可,怎么能够骗投资人?
我是这个模式的发明者,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项目该怎么玩!收缩战线控制支出,同样的明年4月见分晓。
在10月11月的两次董事会,关于公司的发展路径我跟其他投资人发生了一些意见分歧。
我认为不应该跟着其他对手拼网点,应该提前预知冬天的来临,主动关停深圳与南京,优势资源投入杭州与上海,力保这两个城市的老大地位,做好不融资准备,留足10个月口粮,同时调整团队结构,放弃50人以下网点,主要拓展KA用户。
但是董事会最终的结论是需要继续扩张以配合融资。后来我又提出我们商业模型的基础用户诚信已经被资本狂砸之下毁掉了。
我们必须做改变,我们需要承担起行业领袖的责任,呼吁大家共同治理货损,部分网点上智能货架,部分网点采取社会化运营。
即领蛙只保留品牌/数据/供应链,其他的收益利润全部放给社会运营商,并由他们控制货损,我们把盈利模型改为供应链盈利。
但是这一动议也被否决,并不允许我对外发布对这个行业的负面看法,出于对团队的尊重,本来想通过锌财经抨击资本恶性竞争摧毁一个本来健康的行业,摧毁本已建立的社会诚信,后来统统被压下来。
1月4日,我的邮箱突然收到一封邮件,是关于便利蜂收购领蛙的协议文件,征询投资人意见。
我十分惊诧,向胡双勇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并表示要坚持下去,烧到最后一分钱的时候,我会继续投。
然后通过各种关系持续寻找投资人,甚至提出方案,如果双勇实在对这个事情没有信心了,我可以把项目接还过来自己做,我有信心,我拿声誉去赌,胡双勇表示同意,而其他投资人的意见是可以,但是需要先把他们的投资款还给他们!
过去三天,我的情绪有些波动,为了不至于发生大的口角冲突,我通过我的合伙人赵群去询问为什么在公司尚余千万资金,近四千优质网点的情况下出售资产?
而从双勇那边得到的回答也是令人唏嘘:“除了你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完蛋了,没有机会了,要尽快撤出,否则有可能触发回购条款,年化30%的复利连本带息数千万的回购压力,我和团队不得不考虑。”
我想可能99%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选择妥协。
为了避免我在出售资产这件事情上投反对票,所以在没有开股东会,没有开董事会,没有被通知的前提下出售了公司资产!
我对此深表遗憾。投资人维护LP利益是正确的,但我觉得做早期投资不同于买卖股票,大难临头撒腿跑的作风很难在创业者中树立好的机构形象。
另外不管管理层受到了什么压力,在没有召开董事会/股东会的前提下私自出售公司核心资产,带团队加入竞争对手的行为涉嫌违法。
我也不知道作为大公司的便利蜂,在没有对方股东签字的情况下做这个交易是否严谨?我们一直说创业是一场修行,最好不要蝇营狗苟。
昨天看到领蛙一个女创始人伏案恸哭的视频,我的心都碎了;得知桂妈抱病称假,我就感觉是很对不起兄弟;
看到远在深圳开疆拓土的创始员工袁哥在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变成了便利蜂的员工,我不知道谁能在这样的事情中谈笑风生!
我的律师建议我可以通过法律途径阻止这件事情,我思考再三之后决定不这样做,事已至此肯定回不来了,人心也散了,还是送大家一程,祝愿合作的机构能够顺利拿到投资款安全退出,也希望庄辰超同志能够善待降将。
经过多牛资本的管理人会议一致决定,代表多牛以及其他天使轮投资者声明:
对于胡双勇提出的出售后资产不予分配,换方向继续经营的提议表示认可;
如果必须要清算分配,在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方案之前,我们明确反对这笔交易。
我们希望与其他投资机构的沟通努力能够得到正面回应,而不是回避(如果能够正面回应我想也不至于通过公开渠道发这个声明)。
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损害基金利益的,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法律进行追索。
前天晚上跟我的老领导喝茶,言及当年创建淘宝/创建支付宝,回想这几年所见所历的创业与投资,离开大时代/离开大平台谁都不容易,但是谁不是在极端困境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呢!
如果能够以常理思考创业成败,那人人都是投资家了。同时这两年我也一直在思考,投资人努力去改变各行各业,但是创投本身多少年了没有变化,沉疴严重却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相信一定会在在某个时间点,当某种技术出现的时候发生变化。
现在我找到了用区块链技术做早期股权投资的解决方案,我将在未来3年内,投资10000家初创公司,让融资不那么艰难。跳出来思考问题,而不是沉溺于点滴得失。
祝所有人创业顺利,向前看,想多牛你就能有多牛。
多牛资本 创始人
蒋海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