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消息,明年1月1日起,长期护理保险将在全市试点,上海市60周岁以上、参加职保或居保的失能老人都可享受到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以及住院医疗护理等多种模式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早在2016年全国便已在15个城市开展长护险试点,大特保首席精算师成燕秋认为,2018年长护险的参与方、模式和服务等都将有更多的突破,商业保险机构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成燕秋认为,目前,大多数成年人都已认识到护理规划的重要性,但对怎样规划充满了迷惘。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便是针对目前有支付能力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建立长期有效的护理保障,尤其在其失能的时候通过保险金来提供经济支撑,是社保的补充。
另外从老年人口这端看,目前老龄失能人口正在增加,而护理服务却很难及时跟进,压力多数集中在子女身上,而多数子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阶段,对于老人护理更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老人也无法获得规范的照护。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披露,在调查的地区中,有7.2%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状态,如果加上中度失能,总失能率高达16.5%。
成燕秋表示,长护险是完善民生、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用户的刚需。长护险对于保险对象、失能程度以及费用支付资格认定等都非常复杂,既需要政策的规范和引导,又急需培养更多护理人员,使护理更加专业化。
日益增长的专业护理服务需求、服务费用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成年人对护理问题的关注和担忧,推动着长护险的创新和发展。成燕秋分析,目前试点的长护险对于每周的护理服务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评估等级从二级到六级,分别不得超过3-7小时/周,其中90%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支付,10%为自付,也就是说,商业保险的加入,可以协助建立更多层次的服务等级,满足不同用户对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地点等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成燕秋补充道,随着养老保障、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等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用户对于保险的需求不断提高,保险与用户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在迎接庞大的市场外,保险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未来,不仅仅是护理保险,包括慢病保险、带病体保险以及医疗控费等都将成为保险业以及用户重点关注的方向,而2017年开始快速发展的保险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也有望在护理服务上大展身手。
【关于大特保】
2014年,大特保(www.datebao.com)由一群来自保险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小伙伴共同创建,并以产品创新力著称。通过连接保险产品和用户真实需求,聚焦场景化,灵活定制产品。成立以来,大特保坚持以“普惠大众、回归本源”为理念,深耕保障型健康险,希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拥有良好的健康保障。大特保特色产品包括中国首款全线上糖尿病保险“退糖鼓”、“儿童疫苗险”、“老年三高防癌险”等,并于2017年首创全家共享保额的百万医疗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