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媒体一次又一次追逐着阿里巴巴眼花缭乱的入股和收购时,很少有人去追寻投资背后的逻辑,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但细心的观察者,总能从各种各样的细节里看到端倪,比如阿里收购标的的选择——投资Tango和Quixey都是重视技术能力,优先于大量用户。又比如最近力推的“聚无线”,阿里借助这个新的移动云平台,开始展露多年移动布局背后的雄心——联合高德、友盟和UC等公司,搭建一个完善的云平台和交易生态。这个生态的基础服务由阿里云提供,同时吸引服务商和开发者入驻,发芽生根。“这是一个软件定义一切的世界”,按照阿里云业务总经理陈金培的思路,未来的制造业,就是制造这一个个的接口能力,开发者使用,消费者享受。
“阿里终于想明白了,既要和对手一寸一寸的巷战,又要发挥战略优势,做阿里本来就擅长做生态和平台,如果能发挥出云计算的长处,将会很值得期待。”一位到场的自媒体人感慨。
阿里为这个平台砸下重金:免费云资源,高额补助、服务商的现金奖励。庞大资源倾斜还包括开放了阿里的大数据分析工具,阿里妈妈的广告联盟和支付宝的支付接口。协同了高德的地图定位,科大讯飞的语音、Testin云测的测试、云通讯通讯、酷传的分发。在推广渠道上,360和UC的身影都出现——这两家一个是最大的移动浏览器,一个是最大的手机助手,联合起来的覆盖用户,即便是微信也难以抗衡。
百万雄兵对一个微信,移动生态对一个入口,在阿里云上跑开发者、企业的智能终端,无论是手机app还是家居或是可穿戴设备,这就是阿里系在移动互联网的”空中策略“。而驱动这一切的动力,即是数据,数据孤立起来没有意义,需要整合,并且放到大平台上去研究。阿里巴巴大数据委员会的负责人车品觉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验,”大数据出成绩的时候很美,但事实上,企业做大数据的成本是极高的,且错误率非常高。数据备份的成本、人才的培养及挖掘等都需要很大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真正的大数据公司,都在搭建自己的云平台。
阿里押上大筹码的另一个方向,就是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很像早期的互联网,内容都封闭在站点里面,导航网站,门户网站大行其道,今天的应用商店就如同当年的雅虎王朝,但是也阻止不了移动应用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越发畸形。
谁能把封闭的移动互联网开放出来,在手机上成千上万的app里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导航、发现和分享,就能从搜应用本身,变成搜功能、搜内容。谁能制定这个开放平台的标准,谁就掌握了移动互联网下一个阶段的“天王山”。豌豆荚和360在挑战百度,而阿里则利用云计算,用数据平台和移动云平台自上而下的冲击这个阵地。这个窗口期,可能只有2014-2015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