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董璐
私信
6

万字长文讲述滴滴出行程维五年从80万人民币到估值500亿美元+

2017-11-07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猎云网(微信:ilieyun)】11月7日报道(文/董璐)

11月3日,胡润80后富豪榜出单,34岁的程维以165亿身家排名第五。且滴滴出行以超过3300亿人民币的市值成为市值最大的80后创办企业,比排名第二、市值1500亿的今日头条足足多出一倍多。

时间倒回到2012年,29岁的程维从阿里辞职,用其天使投资人——支付宝的同事王刚,为其提供的8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在中关村e世界租了一个很便宜的仓库作为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旅程。历经五年发展,滴滴出行不仅改变了现代人的出行方式,也成为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估值超500亿美元的行业巨头。这个数字已超过京东,仅次于BAT和蚂蚁金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滴滴出行也是唯一一家同时获得BAT和包括平安、招行、民航、中信、中金匣子、北汽集团等在内的大规模国家队成员,及苹果等巨头投资的互联网公司。来,我们一起看看程维是如何一步步建立他的滴滴王国的。

80后的程维竟是个“鸡汤王”?

程维语录:

1.年轻要选择难走的路,面对绝境和挑战,等到你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你觉得走头无路的时候,上天就会给你开启一扇窗;

2.事情有没有做成,就看有没有坚持和拼搏的精神,有没有用心的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创业很少有最大的困难,现在的创业其实是不停补短板的过程;

3.做企业,CEO要组建强大的队伍,让团队不断地壮大;相信自己,相信年轻,这是一个有机会改变世界的时代;

4.去敬畏我们的司机,敬畏我们的员工,敬畏资本,滴滴的道路还长,永远怀着敬畏之心向前……

1_副本

作为一个估值超过500亿美元、日订单量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交易平台滴滴的创始人,却不得不说,程维在知名度上跟马云之间真是差了好几百个雷军……除了他在公开场合去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的次数并不多外,大概就是语录不够有爆点吧。当然程维本人也曾说过:创业公司3年内不出来分享所谓的经验。我觉得还在创业就出来分享,都是在吹牛。如果只是做到了七八十分,就会吹到一百分;做到五六十分,就会吹成七八十分。

相比较马云爸爸分分钟上热搜的段子手潜质: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员工辞职只有两种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再比如同龄的陈欧,一个“我为自己代言”火了多少年。看回程维,“努力、坚持、拼搏、相信“……真的太鸡汤了!反正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很轻松啊!

程维于2012年创业,这时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形成了以“BAT”为代表,京东、新浪、网易、360、美团、大众点评等也都在业内规模庞大的格局,再出一个巨头几乎没有人相信。因此程维看似剑走偏锋,实则也是从线下发传单、要手机下载APP、一家家对家出租车公司、亲自演讲培训等实实在在的“辛苦活”做起的。而我们再回顾下滴滴之路,也不得不承认,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给你贴钱的人还被你骂着;到现在,人家发达了,我们还在说人家灌!鸡!汤!

逆势而行:门外汉竟是靠直觉创业?你们都说不靠谱,那就对了!

程维在最开始决定创业的时候,仅有近日刚拿到融资、估值超过300亿美元的美团点评CEO王兴鼓励他。在咨询过身边人并且所有人都觉得不靠谱时,程维正式开始了创业:你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这是创业的第一关。

五年前,互联网形式分明,巨头林立,只有从细分领域开始,才有可能打败巨头。程维认为。这也是此后滴滴投资了OFO,而非选择自己去投放自行车的原因——专注自己的领域。

而关于为何从打车做起,他表示,当初在阿里任职时,北京杭州两边跑,经常因为打不到车或者不准时而匆忙赶飞机。这时候,如果可以将出租车联网,实现实时叫车,一定能提高人们出行的体验感。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跟我说,司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做打车软件这种想法根本不靠谱。但正是市场基础不成熟的情况下,创业才可能成功。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司机和乘客的用户习惯也教育好了,市场已经成熟了,但这时候,你再做打车软件,基本上没有机会了。”

2_副本

摸索前进:创业没有侥幸,痛了就去补短板

滴滴最初要解决的有两个问题,开发平台软件,线下找司机入驻。程维作为一个市场型人员,对技术完全不懂。而据他自己说,我是从阿里出来的,业务能力是偏线下的。我认识的所有线下背景的创业者,95%面临的困难都是找不到技术合伙人。我自己也是,线下的执行力是有,但是我没有技术合伙人。

程维打算先用两个月的时间上软件,要么找团队开发,要么外包。既然找团队浪费时间,那就外包吧。在看了好几家外包后,其中一个自称,E代驾是他们做的。既然有成功案例,应该是可以的。于是便问对方做一个打车软件多少钱。结果,对方问到“你想要多少钱的。”

于是程维按照常识思维在6万、8万、10万的报价中挑了中间值。至此,他甚至不懂安卓端和ios端、前端、后端。

两个月后对方交付产品时,程维才发现完全不能用。对方说,50%的几率可以响了,就是说用户呼叫两次,司机师傅那里可能响一次了。因为当时没办法,又着急上线,便跟对方商议,能不能再改进一下,75%能响的时候再上线。

人总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付出代价,创业没有侥幸。等到你真的痛的时候,你就会去补短板。程维如是说。

在软件上线后,程维开始对接北京市的出租车公司。令人气馁的是,四十天过去了,原定两个月签订1000个司机的团队一个也没有签,每天面临的问题都是对方在问:你们有没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

有个同事就问程维,家里有没有在交通委员会的亲戚,程维还真的去问,但老家是江西的他,真的没有。既然北京不行,那换相对开放包容的深圳吧,结果同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

这对于一开始定下雄伟计划的滴滴团队来说无疑是一场暴击,也不得不让后来人感慨:早期项目到底能有多早期?不懂技术、外包做出一半都不能响应的软件、毫无人脉资源跑线下、几个月过去了还没有迈过从零到一……看到这里,今天的创业者有没有心里好过一点?你不必太紧张,希望总是会有的!吧?

水滴石穿:首批用户不靠烧钱靠堵厕所?

幸运的是,在团队一筹莫展时,北京同事传来好消息,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合作,是昌平一家出租车公司,很小,只有70辆出租车。对方并不知道滴滴是什么,只是喝酒喝高兴了,觉得大家不容易……

有了零的突破后,团队再次推广时,便说“你看XX营商都和我们合作了,你要是不和我们合作,人家的司机赚钱多,回头你们的司机就都跑人家那里去了。”就这样,接下来一个星期内,又签了4家出租公司。

这套说辞在已全面进入共享经济时代的今天,猎云网(ilieyun)也是经常听到平台在签约B端企业时会说:你可以拒绝赚钱,但你的对手不会。

慢慢有了司机,程维开始去做培训。据他回忆,我说“我是阿里出来的,我虽然是出租车行业的门外汉,但是我做互联网很久了,我在阿里,帮很多行业提高了效率帮他们赚了钱。但是出租车行业没有变化,我们的软件可以提高你们效率,帮你们赚更多的钱。”我自己觉得讲得很诚恳,但下面的司机根本没人看我。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开会,耽误赚钱还经常被推销各种机油汽油,他们就觉得滴滴是新型的骗术。

当时100个司机大概仅有20个左右有智能手机,每天装滴滴软件的只有七八个,偶尔有同事说“我们突破了,今天有12个人装了”时,程维便觉得心酸又无奈,什么时候才能装够1000个。即使这样,装着软件的司机没几个月就找来了:没有单子,每天还跑十几M流量,你们是不是和移动联合起来骗钱的?

程维曾在做平台时,想每个司机收取3块钱的软件使用费,没想到的是,现在还得每个月给司机贴流量钱。

在向出租车公司签约的同时,滴滴也想到了广大散户司机,毕竟只有司机真的去使用这个软件,而不是当任务下载时,平台才能起到连接的作用。因此这时候,滴滴团队开始做起了推广。打广告?电台广告烧钱烧不起,机场广告牌没人脉也没拿到。怎么办呢?程维想到了在公共场合靠人力去做地推。于是在花了4000块钱进到北京西客站后,工作人员开始给每一个路过的司机下软件。

“你不能问司机你有没有智能手机,因为他听不懂。你直接问他手机是不是诺基亚,他说不是,你就拿过来迅速帮他安装上滴滴,告诉他这个软件每个月可以帮他赚多少钱,再塞他一张写着软件使用方法的纸条。车道边上有一个厕所,碰到司机上厕所,那更是绝佳的机会,他上厕所前你把纸给他,等他出来你给他介绍效果更好。如果他进去的时候发,出来的时候那张传单就没了。那个冬天,我们为一万个出租车司机安装了滴滴软件。”

北京的冬天又冷又干,滴滴团队便以这样最原始的方法去一个个推广。几年后的今天,程维再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如果不是2012冬天的晚上突然来的一场大雪,我们的订单在那一夜之间超过1000单,我都不敢想象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当初去堵厕所的滴滴团队一定也想不到,今天的滴滴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世界级科技公司,日前11月1日,程维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能源论坛演讲中表示,时至今日,拥挤在三维空间的城市人口最终还要回到同一个二维屏幕出行,随着城镇化的深入,交通必然是最严重的发展瓶颈。将信息、交通、能源三网融合,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最大的趋势和变革之一。未来滴滴将继续致力于智慧出行,将人、车、路联合起来,以大数据解决一些潮汐车道的分流问题。

重之修能、见招拆招:融资到G轮,烧钱也难烧

提到滴滴,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烧钱模式。从程维12年创业,王刚作为天使投资人出资80万人民币,到2017年四月完成G轮融资55亿美元。先后融资7轮,合计金额超过15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990亿元。这个数字按照去年中国人均GDP5.4万元来算,相当于183.3万人口的城市一年所有劳动力生产值的总和。而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截止2016年仅49座。

3_副本

15年16年,是滴滴烧钱最多的时候。猎云网(ilieyun)记得,当时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滴滴送来的各种优惠券,有满减几块,打折折扣,无门槛优惠,分时段减钱等等,甚至经常三五块就可以完成平时出租车花费十几块钱的行程。那时大家说的最多的是,我们叫个车吧。

这几年,用户早就已经对烧钱喜闻乐见。猎云网(ilieyun)前几天还见到朋友圈里有人发“刚刚融资40亿美元的美团外卖,同样的东西比饿了么少了15块”,亦或者日前资金链断裂的小蓝车抱怨“ofo从六月开始推行免费骑车,导致我们用户活跃度骤降”等。反而对于比起前几年天天撒优惠、如今却已经比出租车少不了多少的滴滴持怀疑态度。所以对于程维曾说的“拉手的烧钱不叫烧钱,它只是帮我们教育了市场”,不知道这市场被教育的结果程维怎么看?

做平台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事情,门槛高了参与的人就少了,这样也赚不到钱。比如淘宝,进来的很多商家就是在自己家里腾出一个空间当仓库用,有的招一两个客服,有的从客服到打包、发货、填快递单、售后通通都是自己来。而买家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再到更多都能买到东西。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平台,才能创造互联网电商的奇迹。

滴滴也是一样,如今滴滴的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GMV超过Uber全球,这样的数字背后是当初低门槛的进入:要让每个司机、每个乘客都能进来。前文提到,程维最初在开发完软件后,曾想的是找每个司机收3块钱的软件使用费用。没想到的是,在实际推广中,他们给人家补贴还没人用。某天,当工作人员打开后台管理系统时,发现地图上仅有16个灯亮着,而第二天,只剩下12个了。

程维想,起码有16个司机相信我们的,我们不能让这16个人失望,不能让这16盏灯灭了。没有订单,就找人去打车。程维面试了一个人,对方问工作是什么。程维说打车,我每天给你400块,你就绕三环打车,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

当时,程维觉得这个人应该是最轻松的人,他每天只需要打打车把钱花掉就好,并不用动脑子。然而对方却跟他说我真的很痛苦:你很难体会一个打车的人的痛苦。我早上出门要设计路线,我打到了三元桥,想换一辆车去别的地方,结果那个司机师傅也不走,还等着再拉一个,我在三元桥无事可干,我想走又不能打,怕上车被看出来我是一个托。

夹缝求生:融资就是要借力使力,自修成王

在站稳北京市场后,滴滴开始了B轮融资。据王刚回忆,当时滴滴受到了很多VC的热捧,再三权衡后,程维决定接受腾讯的融资。对于一个曾经的阿里人,去接受腾讯的投资,始终还是要迈过心里的坎。

可是如果不拿腾讯的钱,竞争对手快的已经有了阿里的投资,百度的资源和滴滴本身并不匹配。如果这时候腾讯等不及,再投了其它竞争对手,滴滴将更为被动。只有接受腾讯的投资,和这个强大的巨头一起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才可能和阿里抗衡。而借力腾讯,又不完全依附于它,拥有独立主权,这是滴滴此后发展良好的美妙结果。对此,王刚表示,好的投资人,会让你借力使力。

比如在14年年初,滴滴接入微信支付,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于是给了滴滴几千万。最终的结果是这笔补贴让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周内补贴已经过亿。数据的暴涨也让对手快的和其背后金主阿里迅速加入。这时本该结束的补贴让程维犹豫再三。

5_副本

于是滴滴再次找到腾讯,希望其继续参与补贴支持,以对抗快的。此前的补贴全部是腾讯买单,这次程维的方案是腾讯滴滴各掏一半。腾讯高层也爽快表态:不论是一个月后补贴还是下周一就开始,都请CEO做决断。

对此,滴滴内部也曾开玩笑说,我们融资的故事,是一个女人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最后谁都没嫁,自己变女皇了。

后来,程维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烧了很多钱,也有了很多经验。一开始就打一个城市,要一个点打破了,再横向复制。

兴利除弊:低门槛平台背后的高门槛智能

这么大规模烧钱的背后,也有不少人在问,滴滴是不是傻?他们这样靠什么赚钱,就连程维的投资人也曾开玩笑说,是不是会把26个字母都融完了。而程维表示,融资,用股份换粮食,如果没有感到很强的生存危机,我不会这样做。

最开始时,程维也只是想到: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这里面“行”的改变是最缓慢的,所以滴滴出行的使命就是让出行更美好。因此滴滴在一开始做打车软件时,想把线下行业线上化,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很强的线下团队去教育司机。到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滴滴出行开始招募司机,构建司机的教育体系,这期间,出现了市场化的出租车、一些顺风车,按照这个逻辑,把所有出行方式连接到线上,构建一个平台,以便最高效地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

滴滴的用户群体,是打车需求是最旺盛的都市白领,白领们的社会活动也较为活跃。他们喜欢逛街、娱乐、消费,有各种各样的爱好需求。这部分群体不仅是智能手机深度用户群体,更是对价格颇为敏感,通过补贴返现抵价券等模式刺激他们的打车频率,一旦有了用户和用户活跃度,这个打车APP就不仅仅是个打车软件了,而是一个流量入口,这里面就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比如目前滴滴做的商家定位导流、广告指引推广等。而这种商业模式潜力的背后是高数量的用户数据,烧钱就要烧出未来。前文说过,平台是一个低门槛的事情,可是用户量到一定程度后,如何连接用户和司机,保证云端的交易引擎,就对技术上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了。

程维说过,滴滴所有业务抽象出来就是一个客户端和一个云端:客户端是用户表达自己的出行需求,或者司机表达自己的供应,云端引擎则需要在复杂的供需不平衡里尽量高效地撮合交易。云端引擎的效率在Uber进入中国之后日益凸显。其实,滴滴与Uber表面是补贴大战,双方花了很多钱,但实际上,核心在云端,云端的效率如果低了1%,整个花钱的效率会差很多。滴滴出行最终取胜,整体效率的提升非常关键。

创业第三年,程维找到了机器学习专家叶杰平,后来叶杰平成为了滴滴出行副总裁兼研究院副院长,也一起找了很多云计算大数据科学家加入,构建人工智能平台。原来人在定规则,做决策,这背后有一定组织上的挑战。滴滴这种撮合方式,有别于淘宝的人和商品的撮合以及百度的人与信息的撮合,机器在滴滴出行的业务里面应该起到决策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推荐。

叶杰平表示:机器学习的决策在滴滴出行的成长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靠判断力与经验做决策,滴滴的运营会根据拿到的补贴券去发展司机;第二个阶段是机器辅助人做决策;第三个阶段机器自己做决策,比如,滴滴出行平台上每天有几十万纠纷,滴滴出行用机器学习解决司机诱导乘客取消订单的行为。

因此,有这样一个海量数据匹配并且因为低门槛使用者素质参差不齐,如何解决技术问题、有效利用信息导流、正常运作平台等就需要科技来助力了。这对于曾经市场型的程维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组建梦之队,壮大滴滴团队

程维表示,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技术合伙人,也没有思考过市场、运营、CFO这些都可以干什么。他曾将滴滴软件拿给王兴看,王兴只说了两个字:垃圾!虽然程维认为王兴不该打击创业者的积极性,却在招募合伙人上开了窍。“你看三国演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讲他们如何加盟的。怎么找到他们,怎么判断他们。做企业也一样,CEO要组建强大的队伍,让团队不断地壮大。”。

此后,程维将40%的时间都用在了招聘上,从CTO张博到COO柳青,从战略副总裁朱景士,到首席发展官李建华,以及随着滴滴业务的拓展,越来越多有优秀背景的人加入到了滴滴。那么程维又是如何引入人才并成功管理团队的呢?

张博是最早加入滴滴的高管之一。甚至此后程维在回忆时用了缘分和礼物两个词。

最初,为了找到可能搭档的技术合伙人,程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先找了支付宝的同事,帮忙列了一个他认识的、在北京工作的技术人员名单,随后一个个的跟他们去谈,但是这些人都并不愿意出来。一度无路可走时,程维甚至去问计算机毕业、在老家开网吧的堂哥,有没有同学在北京工作的,也没有。之后又跑到百度、腾讯,期望跳槽的人可以加入,然而依然没有。

程维所信奉的,“努力到无路可走时,就会有一扇窗”,这大概也是一种时运?比如他偶然加了一个微信群,在里面说了几句话后,有一个人自称是猎头,问想找什么样的人。交谈之后,一个多月里也并有什么消息。但突然有一天,程维收到这个猎头的信息,他手里有一个人了,可以介绍。于是程维就赶紧约了见面,这便是滴滴现在的CTO张博。

“我现在相信,有些人真的跟你就是有缘。我很少对一个男人有这种感觉,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当时,跟张博谈完,我特别兴奋。一出门口,我就给我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打了一个电话说:这就是上天给我的礼物。”程维说到。

在有了技术合伙人后,滴滴软件上的问题算是迎刃而解了。可是运营方面,却迟迟因为业务单一、程维本人融资能力一般而发展相对较慢。这时,柳青的加入让滴滴完成了从提供单一出租车业务跨向提供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元业务的重要一步,并且在此后的融资上顺利了许多。

柳青本人有多牛?且不说IT教父柳传志之女,光是本人北大计算机毕业,哈佛硕士,24岁入职高盛亚洲,30岁晋升为高盛亚洲区执行董事,随后出任其总经理。在加入滴滴之前,其年薪为400万美元。

6_副本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北京上地的一家小餐馆里,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青和滴滴创始人程维一起用餐。这次是柳青第三次代表高盛,想要投资这家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明星公司,却依然失败了。席间,柳青佯带愠怒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让她意外的是,对这句玩笑话程维接招了,并开始和她认真讨论此事。“到今天偶尔还会有不太真实的感觉,我从没想过自己人生当中如此重大的一个决定是这样拉开帷幕的。”柳青笑着回忆。

而真正打动她的,是源于一次旅行。

程维曾说:首先,你要敢想。看到柳青,我也紧张,不能论是能力还是人品,柳青都好的让人紧张。怎么去跟她谈,我也别紧张。

在和柳青聊了一个星期后,程维拉着柳青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拉萨之旅。一共8个高管,一起飞到了西宁,租了两辆车,计划三天开到拉萨。第一天,到了青海湖,原计划是住宿,但天还没黑就继续往前走,结果下雨,又是山路。好不容易开到了一个小村庄,有个小宾馆,黑马河宾馆,滴滴团队们进去又被吓出来了,里面都是狗。

那一天,他们开了1700公里,好不容找到了一个宾馆。两个司机都发烧了,在那个宾馆里,8个人吸了3000块的氧气。等车开到了喜马拉雅山底下程维哭了,他想,这就是创业路,团队就需要信任,我是把命交给了司机,我就信任他们。结果,一位同事问哭什么,程维告诉他后,他也哭了,他说想起自己以前的弟兄,他们也是信任自己(自己却加盟了滴滴)。那天,柳青写了一个很长的短信说:决定了,上路了。

柳青加盟的过程,好像是一个略带“知音范”的文艺故事。然而不得不说,被媒体誉为“中国最拼富二代”的柳青也确实是个传奇人物:得过癌症、带三个孩子,融资规模屡创新高、带滴滴浴血奋战杀出了一条血路……有人曾说,柳青的到来让滴滴有了联想来背书,因此才能在融资上容易很多。

对此,那也只能说程维在引入人才上却有其深思熟虑和独到眼光。

而因为这次旅行带来的收获,如今滴滴每个月都会把六七十位管理者拉到一个封闭的地方,第一天讲业务,接下来就是做各种活动,彼此融合。目前,已坚持了20期。

残酷的国内外竞争、打破出租车体制垄断、拿到网约车许可证……他竟说,创业没有大的困难。

程维每周一都会与高管们开会,讨论用户体验,每次都发现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多年来公司都是在竞争对手、政策、资本中快速、谨慎前行,不敢有一丝怠慢。公司成立不到半年,被要求立刻下线APP。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司遇到了无数挑战,每次都关乎生死,他带领团队小心存活,才能不被资本、政策、竞争夭折。偶尔会有一点点时间,会奢侈地往前看,想想未来还可以做些什么。

滴滴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竞争,一是初始阶段打败对手摇摇,二是和快的合并,三是收购优步。

程维起步时只有八十万,而当时已经拿到350万美元A轮融资的摇摇开始在广播电台大量投入广告,介绍自己的软件。当时这个广告的投入数字为30万,显然滴滴打不过。

拼不过资本只能拼智商+人力。程维回忆,当时流行电视购物节目,都会在结束后接一句:即刻起拨打电话XXX。滴滴负责后勤的同时就出主意,说我们接着摇摇后面做一个:现在拨打电话XXX即可下载安装,反正司机师傅也分不清楚摇摇和滴滴。几周以后,在摇摇检验自己的广告效果时,却发现司机们说我们已经装好了啊,你们不是拨打电话XXX就可以安装了吗?

打败摇摇仅仅是结束了北京的战争。此时,和滴滴几乎同期创立的快的在长三角地区已占领一定市场,而如果快的再进入上海与其杭州总部形成联动,滴滴将会失去南方市场。因此程维及团队的目标很简单:交易量不追上快的,就不回北京。

在上海,滴滴和快的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正面交锋,并迅速追平了快的。而此时,除了滴滴和快的,还有一家公司——大黄蜂,彼此之间三足鼎立。在程维听闻大黄蜂欲寻找百度融资,打车软件市场极有可能变成BAT三家在背后支撑暗战后,程维主动约见了百度战略投资部的负责人,问到:你是愿意投第三名,还是要投第一?

4_副本

一个月内,滴滴迅速砸掉大黄蜂的数据,没想到的是,快的找到欲卖掉公司的大黄蜂,希望由第二名并购第三名,来对抗第一名。此时滴滴内忧外患,在大黄蜂坐地起价拼命提高收购条件时,第一名的滴滴决定当渔翁:与其第一第二去抢第三名,不如一二合并,重新奠定新的市场格局。经过程维和其他董事的商量后,由王刚去找了阿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阿里、腾讯、滴滴、快的的四方谈判,是由当时还在高盛的柳青作为中间人。然而也算好事多磨,此次谈判份比例和管理权最终因为股等问题上有分歧,一直无法达成共识。而随着滴滴C轮融资的到位,合并事件暂时搁置。

在后来成功合并快的之前,还有一段因服务器极限而在业内流传的“七天七夜”的故事。

2014年1月,滴滴发起补贴大战,背后是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决战”。两周时间里,订单量上涨50倍,眼看40台服务器撑不住了。张博向程维求助,程维连夜电话马化腾。马化腾立即在腾讯调集一支精锐技术部队,一夜间准备了1000台服务器。在苏州街的银科大厦,张博和技术团队、腾讯部队奋战七天七夜,重写服务端架构。

“当时的情况是,我们的服务器挂了,用户就会涌向快的,快的就会挂,用户再涌回来,我们就会挂。考验的就是谁的服务器先稳定下来,用户就会沉淀。”张博说,快的扛了十天十夜。

完成和快的的合并,并不能给程维带来安全感,于内,很可能面临人员离职和公司动荡;于外,Uber强势进入,通过烧钱迅速扩张市场;此外,各垂直领域的拼车、巴士纷纷成长起来,给滴滴很大压力。原本以为胜利的滴滴发现原来只完成了亚洲小组赛。

眼看Uber就要弯道超车,程维慌了,要么应战要么等死。他火速调集市场、业务、PR、HR和财务同学,成立“狼图腾”项目组(也就是快车)和Uber火拼。最终成功收购Uber中国区业务。和Uber这场战争,程维称为闪电战,拼的是最有效的组织资源,快速奔跑赢得市场。

在打车软件上终于清除掉了所有对手后,滴滴并没有能够高枕无忧,这期间,其多次被讨论合法性。在传统出租车中行业中,出租车是归政府管的,而滴滴是否是将“黑车合理化”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问题,各地出租车司机也曾大规模罢工以抵制滴滴。不过对此,程维一向坚称不回应。所幸,如今滴滴已陆续获得多个城市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从程维对柳青的评价和对员工的态度来看,其应该是一个暖男。而对于“创业没有太大的困难”,猎云网(ilieyun)也只能提醒各位创业者牢记“幸存者偏差”理论,毕竟创业还是不容易的吧!

谨微慎行:放眼新能源汽车方向、布局海内外投资、多个战略合作伙伴

猎云网曾在众多早期项目里看到,“要做XX行业的滴滴,XX欲XX”、“以滴滴XX撬开XX市场”……滴滴在创业者心里已经成为了一道业界标杆,滴滴的运营方式也被大家津津乐道。而对此,程维却说,面向未来,我认为,目前滴滴出行还处于巨大浪潮的早期。这个领域几个大变革在未来5、10年是交汇的,它们是共享、新能源与智能。毋庸置疑,在出行这个赛道上有苗头,但是没有爆发。

7_副本

程维在GASA大学·思享课一期中分享了关于滴滴对新能源领域的想法:

共享经济。原来汽车产业链和交通模式并不是最高效的、互联网出现后,出现了更高效的模式。在原有的模式中,车厂鼓励大家买车,但车的总量是根据供应决定的,很快就形成了瓶颈。大家都买车,造成了城市里的车非常多,车的总量根据路的供应决定的,这样很快到了瓶颈,城市的道路决定人不能拥有那么多车,但是人还是想拥有那么多车,所以有了摇号、限行、增加停车位,都是限制买车,但并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汽车是低效的工业品,只有5%的时间是在生命周期里,城市需要为大量的闲置汽车建造停车场。和共享单车一样,我们需要一个运营商,大家只要使用就可以。这样整个城市,最终可以实现汽车统一被运营,少量的共享汽车满足更多人的需求,白天车在路上行驶,晚上去郊外充电,然后我们把剩下的钱用来做绿地、做学校,也许可以改变100多年以来汽车的产业链和使用方式。

新能源的交叉点即将到来。新能源综合使用成本会越来越低,但家庭智能汽车的到来会晚一些,因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算下来更贵,而且充电不方便。但是滴滴出行平台上的很多车,每天开200公里,每一公里虽然省一点点钱,但算下来,会比家庭汽车早两到三年迎来新能源的临界点。我希望在滴滴出行的体系里,到2020年,会有100万辆全职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并为其搭建新能源智能体系,然后我们再把这个体系开放给家庭汽车。

最后,程维还说到,也许我们有生之年会有飞行汽车出现,并对它制定相应的道路规则。迪拜开始飞摩托车了。前进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马斯克的无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就在通过打造地下隧道网络建立多维空间,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出行是一个很长的赛道,且变幻莫测,阶段性胜利之后,创新乏力是非常危险的,最终你的进化力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

现在的滴滴除了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公交、租车、优享等业务外;还有和ofo的战略性投资;和宇通合作,打造互联网巴士生态;和招商银行、人寿等联合进攻互联网+金融等。程维曾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上线新产品,但我并不知道哪个会开花结果,哪个不行就砍哪个。

根据滴滴公布,目前其账面上有60多亿的储备资金,所以也会去做一些投资。不过从当前来看,其投资还是比较小心翼翼的。比如有中东和非洲北部的Careem、欧洲和非洲的Taxify和东南亚的Grab。今年年初,滴滴还投资了巴西的打车公司99。它还入股了美国的第二大打车服务Lyft和印度的Ola。该公司的触角也已经伸向汽车搭乘服务以外:先后投资了中国最大的共享单车应用之一ofo和主流送餐应用饿了么,此外还有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8_副本

目前,虽然滴滴已经在行业内有着绝对的垄断,但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虽说之前到G轮的烧钱模式赶走了其他的竞争对手,可是到底是教育了市场还是惯坏了市场也有待商榷。随着其多元化业务的展开,滴滴商业模式的健康性也再次被提及,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凭借中国如此之大的市场和核心领域纵向拓展及相对谨慎的投资,滴滴能否向其所说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来都是不辱使命?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投资人说、中国企业家网、百度百科、环球时报、程维演讲等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