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9月16日报道(编译:田小雪)
编者注:本文作者David Siegel是美国知名连续创业家和投资人,主要工作是为新兴初创企业提供培训和指导。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与代币交易相关的内容。
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希望自己的商业计划能够成为现实;每一位创业者,都希望自己的创意能够顺利拿到投资;每一位早期投资人,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按照预期拿到高额回报。
但这只是希望,现实并非如此。一直以来,我都在强调这样一点,即能够生存下来并且持续发展的企业,一般情况下都能够顺利拿到投资。而且,决定企业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投资的因素,更是多到无法想象,没有什么固定标准可言。
下面,我将会通过四句话来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
1.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会花很多时间来对各家潜在投资对象进行分析评估,经过多重考察之后选出决定掏钱投资的企业。可是,就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投资的失败率也高达90%。能够按照预期获得投资收益的企业,连10%都不到,而且这些投资这些企业所加总起来的收益,规模也非常小。通常,这些人都会处于一种分享性妄想当中,认为自己是在创造价值的。但其实,他们并没有。
2.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投资人来说,他们没有掏钱投资的那些交易,往往都有着比较高的收益回报。
3.另外,是否加入加速器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据能够证明,在所拿投资数额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加入加速器的企业,就一定要比没有加入加速器的企业表现好。
4.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临界点上。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当中,我们将会通过各种创新来改变自己所认识的世界,以一种不依赖专家的全新互联实时数字市场取而代之。这样一种转变,在关上许多扇门的同时,还会打开很多扇窗。
分享性妄想
我曾经在Quora看到某位投资人这样说:“在对各家目标投资企业进行考察的过程当中,我会给予团队、创意和市场这三个要素同样的重视。如果说,这三个要素的评估分值/重要性占比达到90%以上,我就会选择掏钱投资。”
说实话,这种类型的观点,正是我不喜欢找风险投资人沟通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不经常找早期投资人沟通的原因所在。
只不过,虽然我现在不会这么做,但其实我曾经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最近一段时间,Vitalik Buterin专门就代币融资模式这个问题写了一篇文章。该文章充分表明,某一项目是否能够顺利拿到融资以及能够拿到的融资数量规模,与它们给投资人带来的收益回报,是存在严重不对等现象的,想要准确进行匹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一些较为专业的投资人(风险投资人)就会综合利用各种模型、度量工具、专家建议,甚至包括自己的直觉,来找到投资和回报之间的关系,通过正确的方式将二者联系起来。总的看来,处于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行业中的每个人,似乎都会出现这样一种幻觉,即自己能够预料到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态势,并且针对那些可能会失败的人提前给出建议甚至是警告。
但很明显,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预知能力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仅仅是人类,就连一些固有规则甚至是神经网络,都无法准确预知未来。有的时候,他们只是以为自己拥有准确预知能力,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由于细微差别也会造成巨大影响,再加上99%的初创企业不是转型就是倒闭,因此创建新公司或者开发新项目,就已经算是人类做过的最不线性的事情之一。
我经常举例说,当时已经拿到2500万美元融资的搜索巨头谷歌,在一次TED演讲上与债权天王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聊过之后,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丹麦国宝级玩具公司乐高,也是偶然在汽船上突然受到启发,才从木制玩具改成了塑料玩具。总而言来,基本上每家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业务转型。
其实,与其说发开发新项目像造房子,还不如说像生孩子。因为,它并不是造房子那样的线性过程,说是一定要在哪个阶段达成哪个目标,或者说是拿到多少融资、赚到多少钱。但可惜的是,在大多数投资人看来,开发新项目就像是造房子一样。
那么,这里所说的线性,说到底就是分享性妄想。Vitalik前不久的那篇文章,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线性思维,说是要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者里程碑,来决定合理的融资数量和规模。当然了,这并不是投资人给创业者砸钱的唯一途径。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妄想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被各种成功案例冲昏了头脑。
商业性质的杂志和会议,通常都会介绍很多取得成功的案例故事,希望能够为其他公司或者创业者提供一些建议。而与此同时,那些遭遇失败的案例,往往就忽略不计了。2016年,DAO以1.6亿美元的融资规模,成为史上最大的众筹项目。但没过多久,它的智能合约就遭到了黑客攻击,并且引发了广泛的市场抛售,不得不惨淡收场。从这件事情,我们能够看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成功才是极其罕见的。想要取得成功,运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各大天使投资平台,就好比是选美比赛中的选手。只要当下什么元素大热,看上去符合投资人的要求和期望,那它们就大力追捧什么元素,不经过谨慎思考就一股脑跳进去,导致市场价格走高。毕竟,如果市场价格走高,那肯定会出现所谓的最佳交易。根据多项研究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专业的风险投资人,倾向于投资那些性别相同、种族相同,以及与自己思维方式相同的企业创始人。社会认可程度和个人故事介绍,是促进投资交易完成的两大强有力因素。
创业创新背后的故事
很多人认为,创新都是由专业人士完成的。但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我还没有对各种真实数据进行调查,但是在我看来,与那些外部资金支持不足的初创企业相比,外部资金支持过多的初创企业,表现糟糕的可能性要大很多。这些企业往往拥有所谓的全明星阵容。那些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专家,会把他们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带到所投团队中去。试想一下,有哪些投资人会讨厌背景和记录良好的企业呢?但这些专家,就真的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吗?他们组建起来的团队,就真的能够实现良好合作和高效分工吗?
事实上,基本上所有创新都是在针对某一目的市场的重复试验当中产生的。如果你看过Steven Johnson或者是Duncan Watt的书,就会发现这样一点,即必要性并不是创新的必备要素。与之相反,失败和随机才是成功的必备要素,而创新正是出于某些特定原因、伴随这样一个过程产生的。
代币销售背后的故事
现如今,随着加密货币投资的流行,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项目。项目发起人都希望能够通过代币销售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当然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一观点。从长期角度来看,为了保证代币的价值,几乎每个项目都必须要进行转型。但在现实生活中,至少有一半的代币交易,到最后都是以失败收场的。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黑天鹅时代。从技术层面来说,就是所谓的偏斜。不确定的事情,是肯定会发生的。
也就是说,专家预测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大家很容易就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代币市场是符合帕累托排列图的,并且建立在公共关系和认知偏差的基础之上。
虽然目前中国已经全面禁止了代币交易,但还是有很多项目争先恐后地想要在这个资金充裕的市场上分一杯羹。未来,在进入新的均衡之前,或是在市场崩溃之前,又或是在政府出台新的规定之前,我们还将会看到越来越多高到令人发指的估值。
有效市场假说
我们常说的高流动性市场,虽然看上去不像,但确实属于有效市场。就连以非理性著称的房地产市场,也要比大多数人想象当中有效很多。
那么,这种有效市场假说,适用于加密货币和代币交易吗?为什么不同交易所内不同代币之间的价格差异会如此之大呢?为什么某五类代币的价值,比剩下所有代币的价值总额还要高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的回答就是,加密货币市场是一个相当有效的市场。各种货币之间的相互流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闻媒体报道和大众预估心理的影响。所以说,你想要快速并且准确地识别出某笔交易或者某些交易,是一件几乎不太可能的事情。你心里可以有一个“目标价格”,但那只是从技术交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然而你要知道,技术交易又有可能会出现另一种分享性妄想的问题。
结语
在较为复杂的可适应系统当中,推测和预估所起到的作用,要比我们想象当中小很多。说到底,运气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幸运的是,接下来,我们能够利用代币、智能合约和有效市场这些要素,来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