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5月9日报道(编译:小白)
印度的食品科技市场一直犹如一场创业盛宴——但是参与者却越来越少。
很多在2014年的食品科技创业鼎盛时期起家的初创公司逐渐无法应对发展过程中的挑战,进而在2015年开始呈现多米诺式的成群倒闭:10月份,食品派送创企Dazo倒闭。班加罗尔的派送平台Eatlo在仅运营了1年时间后于12月份关闭了公司平台。其他创企也在挣扎中艰难生存。比如,在线食品派送创企Swiggy开始测试类似于Uber的“峰时价格”,以及孟买的按需派送公司TinyOwl裁掉了近百名员工并关闭了多数城市的运营以精简业务。
在一篇直言不讳的博客文章中,类似Yelp的餐厅发现和预定平台Zomato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eepinder Goyal将2015年视为“真正学习的一年”。这家公司在2015年裁掉300名员工,近总人数的10%,并且估值下跌,亏损渐长。
2016年,大面积食品科技创企的溃败仍在继续着。食品科技领域的投资从2015年的5亿美元锐减至8000万美元。并购成了当季主流:2016年,TinyOwl收购了超本地化派送创企RoadRunnr,两家公司最终合并成一家新公司Runnr。12月份,Delivery Hero收购了竞争对手FoodPanda。而更多的其他创业公司——Zupermeal、iTiffin、EasyMeals、Zeppery、BiteClub等则纷纷倒下死亡。
今年,随着食品科技行业有回暖趋势,两家硅谷巨头——Google和Uber——选择加入到印度的这场腥风血雨中:Google在4月初推出了餐厅派送与家庭服务平台Areo。Uber随即在5月2日宣布其按需食品派送UberEATS将开始运营。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否撑起印度的食品科技市场,抑或是面临同之前的创企一般的命运呢?
印度食品科技市场
在当前的行业趋势下进入该领域,怎么都看似不妙。
根据金融研究平台VCCEdge分享的数据,2016年食品科技领域一共有56起融资交易,总价值超过8800万美元。而2017年第一季度的融资交易与总交易额相比2016年同季度数据均大幅减少。然而,市场也并没有一直盘旋下跌:相比2016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一季度的总投资额实际上增加了500多万美元。
全球高管猎头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在班加罗尔的合伙人Venkat Shastry说,食品科技公司的成功需要“在创新、速度与成本三点之上恰到好处”。速度和成本相对大型技术公司来说要容易些,毕竟他们资金充裕、技术强大,能够建立起成熟的派送机制。
然而物流只是一部分——公司需要在真正了解印度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打个比方,联合利华、百事还有肯德基在印度市场上下了长期投资来定制体验,迎合印度消费者的口味。”Shastry说道。若要取得成功,Uber和Google同样需要打造一种派送模式,来迎合偏好低价与现金支付的印度消费者。
一开始的时候,两家公司都十分谨慎地试水市场。到目前为止,成功的在线食品派送创企基本上都在少数几个区域获得成功——超过80%的订单来自印度前五大城市。鉴于之前国内公司的尝试,Google与Uber如今仅关注城市中心区域。Google在印度的IT与商业中心班加罗尔和孟买推出了服务。而Uber的食品派送服务仅限于孟买。
外来玩家优势
在时间和成本效率方面,经验丰富的硅谷企业的确比印度同行更胜一筹。
亚马逊在印度的电商市场上投资了50亿美元,对印度市场来说是巨额投资,让任何一家本地公司都望尘莫及,而对于这家价值4300亿美元的电商巨头来说则不痛不痒。电商领域的命运或许在很大程度上亦会重现与食品派送领域:Google和Uber可疑轻而易举地以降低价格来蚕食本地企业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有全球运营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基础。
比如,UberEATS的用户不必满足最小预订量,而且派送费也只有15卢比——仅为Swiggy的一半。通常,Swiggy会向低于最小份额的订单收取30-40卢比的派送费。
资金充裕同时意味着可以承担更多风险。如果Google的食品派送不成功,他们还可以在预约管道工、电工或者油漆工等家庭服务再赌上一把。
随着不那么成功的创业公司逐渐出局,而大型国际企业带着大量资金和基础设施进入市场,人们或许会认为本地企业生存希望渺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本地玩家优势
虽然像Google和Facebook这些公司正努力让更多印度人民能够上网,但事实上仍只有26%的人口能够访问互联网。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如Google和Uber等在印度很多地方依然闻所未闻。如果这些品牌不能依靠他们的名声征服用户的话,他们就必须和当地品牌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最大的障碍是,本地印度餐厅早已采用了传统的食品派送服务,这一传统服务依然形成了一个运行网络,”硅谷加速器500 Startups在班加罗尔办公室的风投合伙人Shalini Prakash解释说。本地服务如Swiggy和Runnr已经和各种餐厅建立了合作关系。即便没有哪条规定说餐厅不能在多个平台上销售食物,消费者也不大可能在派送服务之间切换来切换去——哪怕另一个平台更加便宜——要么是因为忠诚度,要么是为了方便,或者就是并不知道还有其他品牌。
Prakash还说,另一个本地企业可以竞争的点是“寻找独特的食物产品作为他们的USP(独家卖点)”。对此,他以孟买的创业公司Raw Pressery为例。Raw Pressery是第一家且获得最高融资的创企,专门打包派送冷压缩果汁。在一个拥有29个州,人们说着22种不同语言并且有着各种美食的国家,这里蕴藏着大量未被探索的本地和国际食物选择,等待科技公司去发现,去挖掘。
另外,我们也别忘了食品科技并非只是在线派送——并且非派送服务是本地公司更具有竞争力的领域。
根据VCCEdage,2017年第一季度融资分布于各类创业公司——从处理和打包新鲜食物到派送普通产品如牛奶和鸡蛋再到其他的平台爱提供专业厨师的预约等等。
从头再来
“印度就好比荒野西部。”孟买的Lightbox VC联合创始人Sandeep Murthy说道,“太多企业以如此破碎的方式服务于大量消费者需求。”借助于技术的先进性,这一领域需要能够长期稳定提供有效价值的公司。Murthy指出,除了披萨连锁店Domino’s,印度在食品领域其实还没有真正高度渗透的品牌。也没有大品牌去填补这个空缺。
他说:“在美国,有的编辑讨论亚马逊正在蚕食别人的午餐……他们老在谈论传统的零售商如何发展自己的在线业务。”印度的食品科技公司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在印度尼几乎找不到所谓的传统企业。”这就意味着新的品牌和连锁店几乎都有机会把自己发展成技术支持的平台。
创业公司基于厨房模式运营,他们自己烹饪、打包,然后派送食物,这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保证食品的质量有助于积攒回头客,并有助于维持公司运营。而美国的企业基本上无法对这一类企业造成冲击。事实上,Murthy认为这种运营方式乃是本地企业的另一种零售渠道。
显然,在印度的食品科技领域,仍有大量竞争空间,只要企业具备清晰的业务模式,与Google和Uber合作或竞争。“找到你的定位,发挥你的优势,去大胆竞争,”Murthy说,“任何公司,只要找到最佳定位,发力精准,就可以打破市场禁锢实现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