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3月20日(编译:黑白灰)
从专业技术上来讲,植入人工耳蜗虽然算不上是脑部手术,但我们知道,谁也不会愿意在昏睡或分心状态下去接受这样听起来毛骨悚然的手术。
但幸运的是,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款拥有独特治疗模式的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会钻入耳后的软骨,窥探内部情况。精确来说,它钻入距面部神经及味觉神经半毫米处,植入电极系统并建立刺激机制,然后最后进入螺旋耳蜗,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刺激听觉神经。
该项目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Science Robotics》描述称,他们研发的机器人能辅助人工耳蜗,使其功能更加强大,不像市面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那般局限,只单单提高外科医生手术的灵巧度。
“我们现在正乐此不疲地探索外科医生能力范围之外的领域,并由机器人为我们效劳。”研究人员解释称。这项技术赋予外科医生超能力,使他们在采取组织样本测试时,能感受到钻头进入骨骼和肌肉时,力度所发生的细微变化。所有精确的手术操作只有一个目的,在移除少量耳骨的基础上植入耳蜗。
不过,该项技术的出现也会让外科医生坐立不安。这倒不是说这个机器人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正因为它处于科技前沿,日后随着越来越多医疗机器人的问世,许多医疗手段将彻底完全自动化,而这将引起监管机制与公共关系方面的混乱。
因此,《Science Robotics》还就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提议根据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推出0级(遥控机器人)至5级(独立完成手术的全自动机器人)的分类系统。鉴于机器人在自然医学应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实现第五级任重而道远,因此,该研究领域现在需要重新探讨这个问题。
今天,机器人还是与外科医生联手,相辅相成。人工耳蜗机器人的工作受到人类监管,人类需告诉它何时开始,何时停止,而人类也离不开机器人。他们需利用机器人来避开神经进入内耳。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相互依存的一级自治机制。
“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引导以及为这项特定任务提供非常精准的距离感知,这对于整个手术来说至关重要。”机器人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杨广中在《Science Robotics》推出的这篇文章中如此说道。
当然,这种人机交互技术只是完全自主机器人的基石。杨广中表示:“当系统分类达到4级或5级,那么这机器人将不仅仅是一个医疗设备,它将代替医生,有效地进行自主行医。”但就目前来说,这还非常困难,因为即使FDA批准了这些医疗器械,但医疗协会还会对医生进行密切监管。
就FDA本身而言,它将会根据机器人的使用情况,继续对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进行评估。“是否对设备进行适当分类以及上市前审查,完全取决于设备预期用途以及使用风险在内的一系列因素。”FDA发言人Stephanie Caccomo解释称,“诸如新推出的机器自主功能将在上市前复审中进行评估。”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机器人能在手术室中熟练操作某项工作,那就意味着医生们不再对该项技能进行训练,即使医院可能需要熟练此项技术的后备人力资源。技术被代替之后,医生基本上沦为机器人的监督员,大学也将提供全新的医疗训练,从而为医疗人员留下一定量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医生才能在与机器人生活的日子里刷一波存在感。
此外还有一件事至关重要,那就是如何说服公众去信任机器。自驾车是一回事,机器人医生完全是另一回事。我们该怎么才能说服大家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呢?
目前机器人专家刚开始着手解决一系列棘手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即使我们永远用不着人工耳蜗,不久之后,机器人博士也将会与我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