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3月14日报道 (编译:小白)
彼得·泰尔这辈子一直游走在创新之中。他联合创办了PayPal和Palantir,是Facebook的首位外部投资人,也是SpaceX和LinkedIn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人。
他写了一本书——《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来帮助我们“从眼前的种种”看到遥远的未来。这本书是对已有认知的重新思考锻炼,并给出了许多违反直觉的洞见,如此种种都将带你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审视世界。
以下是从这本书中总结出的8个道理,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之并应用到今日之实践中。
1.“从0到1”的陷阱
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开发另一个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者谢尔盖·布林也不会研究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更不会继续埋头社交网络。如果你仅仅是复制这些人的成功,那你永远也学不到他们的成功精髓。
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你永远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次,与之相似,泰尔认为每一个企业的成功瞬间只会发生一次。这一点十分值得深思。
在泰尔看来,创新有两种。如果你改进现有的事物,那么你可以从1到无穷。但是,假如我们可以开创完全不存在的新事物,那么就是“从0到1”。
然而,很多人却深陷于“从0到1”的陷阱之中。
当你沉迷于美妙的创新之中事,你的竞争对手可能已经从1走向了更长远的发展并蚕食你的午餐。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所以别忘记螺旋发展与红皇后效应——即不停歇的优化才可以对抗竞争对手。
2.创新从未有任何公式,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与创业指导背道而驰的是,此种创新的公式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每一个创新皆是全新而独特的,没有谁能够以明确的词语来描述如何创新。
事实上,我观察到的个体最强大模式就是成功人士总可以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并且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从本质上而非以公式思考商业。
3.你能想到的最佳面试问题
当我面试求职者时,我总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哪一个真理你认为很重要却很少有人认同你?”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十分直截了当。事实上,要回答这个并不容易。这个问题其实很狡猾,因为所谓的真理每个人都在学校学习过,而且从定义上被广泛认可。每个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给出与众不同的答案。伟大的思维不多见,但是勇气更罕见。
通常,问我听到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们的教育系统存在问题,亟需改进。”
“美国是杰出的。”
“上帝不存在。”
这些都是很差劲的回答。前两个说法没错,但大多数人都已经认同了。第三个回答只是选择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论中的一方观点。好的回答应该满足以下规则:“大多数人相信某事,但事实恰恰相反。”
然而这个未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最小意义上,未来无非就是一组暂未到来的时刻集。然而让未来独特又重要的却并非是这“暂未到来”,而是在那时的世界将与此时此刻的不一样。大多数逆向问题的回答是对当下不用角度的审视;好的回答与我们看待未来的方式十分相近。
4.新公司的最重要力量
创业公司的一般定义就是一群被你的计划说服而聚集在一起改变未来的人。新公司的最重要力量就是新思维:新的思维甚至比为思维提供灵活、小型的空间更重要。
5.思维清晰的第一步
我们的逆向问题——哪一个真理你认为很重要却很少有人认同你?——很难直接回答。但是,假若从预设开始回答就会容易很多:每个人都认同的真理是什么呢?
“个人发生精神错乱很少见,但对群体,政党,国家,时代而言,精神错乱确实很普遍。”
——尼采在精神错乱前写道。
如果你能发现不实的普遍信仰,你就能够发现隐藏于背后的事实:逆向真理。
传统观念仅在我们回首过去时才会体现出它的错误和荒谬;当一个传统观念坍塌时我们便称其为泡沫,但是泡沫导致的扭曲却不会随之消失。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是近20年来的最大泡沫,并且随后从中领悟的教训定义并扭曲了今一切关于技术的思考。思维清晰的第一步就是质疑我们对过去的了解。
以下是泰尔启发此类思考的一个例子。
扎根硅谷的企业家从互联网泡沫中学到的四个重要教训,至今仍在指导着企业思维方式:
•不断提高——“伟大构思让泡沫膨胀,因为不能纵容之。任何宣称可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需要考量一番,任何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应该谦虚谨慎。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是唯一的安全之道。”
•保持精简灵活——“所有企业必须保持精简。你不应该对公司要做的事情了如指掌;计划是傲慢又死板的东西。相反,你应该不断尝试、迭代并以不确定的实验方式对待创业。”
•提高竞争力——“切勿过早开发新市场。获知你是否拥有实在业务的唯一途径是从你已有的客户开始,因此你的公司应该从改进成功竞争对手已推出的市场认可产品开始。”
•重视产品非销售——“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广告宣传和销售人员来销售之,那就说明产品还不够好:技术最初仅关乎产品开发而非分销。泡沫时代的广告显然是一种浪费,因此唯一可持续增长就是病毒式增长。”
这些教训已经成为创业圈中的教条;那些忽视了这些教条的人在2000年的大萧条中尝尽了失败滋味。然而,这些教条的另一面可能更有意义。
•冒险优于无所事事。
•坏计划好过没计划。
•竞争性市场破坏利润。
•销售与产品同等重要。
我们只有挑战那些塑造陈旧理念的教条,才能创造出未来。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观念的相反面一定正确,但你应该学会重新思考“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并看清其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之世界。正如泰尔所说:“最违背常识的事情不是叛逆而是站在自己角度思考。”
6.进步来自垄断而非竞争。
竞争业务的一大问题是缺乏利润。想象一下你是山景城众多餐厅中一家的老板。你和大多数竞争对手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因此你生存艰难。如果你以低利润提供食物,你就没办法给员工开高工资。并且你还必须压榨每一个效率:这就是为什么小餐馆经常聘用老妈子和儿童。
但是类似Google这样的垄断就很不一样了。由于它不用担心其他人的竞争,公司可以给予员工极大的关怀,公司的产品和影响力也遍布全球。Google的格言——“不做恶”——是公司品牌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成功企业足以在不危及自身生存前提下认真对待道德的一个特征。在企业中,资金要么是关键要么是全部。垄断商可以在赚钱之外顾及其他;这是非垄断者无法企及的。在激烈竞争中,企业过于关注眼下的利润而无暇顾及未来战略。唯一能够让企业从日常的生存挣扎中解脱的方法就是:垄断利润。
因此,在内部,垄断有利于所有人。那么对于外部呢?超额利润是否以社会其他个体为代价呢?答案是肯定的:利润来自消费者,垄断的恶名也确实名副其实——但此状况仅限于没有改变的世界。
在静态世界中,垄断商好比收租人。如果你圈起某个市场,你就可以哄抬价格;其他人除了向你购买别无选择。想想那个著名的棋盘游戏《大富翁》:卡牌从一个玩家流转到另一个玩家,但是棋盘从未改变。除了投资好的房地产开发没有其他获胜之道。资产的相对价值永远是固定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买买买。
但是在我们生活的动态世界里:我们可以投资新的更好事物。创新型垄断商通过带来全新的分类为消费者呈现更多选择。创新型垄断商不仅有益于社会,并且他们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7.竞争让我们过于拘泥往日的机会,粗暴地复制过去的成功。
马克思和莎士比亚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模型来理解每一种冲突。
根据马克思,人们因为不同而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斗不休因为他们的理念和目标南辕北辙。差异越大,斗争越激烈。
而另一方面,莎士比亚认为所有斗争双方或多或少存在相似性。既然没什么可斗却依然争斗不休这是一个谜。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开场为例:“两个家族,同等尊贵。”两个家族十分相似,然而他们却互相嫉恨。随着仇恨的加深两个家族甚至更加相似。最终,他们竟忘却了最初为何而斗争。
在企业中,泰尔认为莎士比亚更具指导性。结果如何呢?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斗争,以至于渐渐地我们竟忘却了初心。
8.最后且也同样重要的
你大概早已听说过“先行优势”:如果你第一个打入市场,你可以占据显著市场份额,而竞争对手只能瓜分剩下的。此举可行,但先行只是一个策略,而非目标。真正重要的是在未来创造现金流,所以如果其他人追上你的脚步取代了你的话,成为先行者对你并没有任何益处。倒是后进业者具有更大优势——在特定市场中带来最后一波巨大改进,并享受多年乃至几十年的垄断利润。
国际象棋大师何塞·劳尔·卡帕布兰卡说得非常好:“若要成功,首先你要阅尽这世间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