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2月28日报道(编译:冷洁)
近日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席卷了业界:在众筹时代叱咤风云,备受关注的硬件创企Pebble即将被可穿戴竞争对手Fitbit“收购”。起初,由于Pebble两百万智能手表的销售业绩,加之在Kickstarter上正在众筹的两款最新产品,媒体普遍预测这将是笔不错的交易。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目前,Pebble已经终止了正常的运营活动,关闭了硬件的生产,在Kickstarter筹集的资金也逐渐退回了支持者的账户,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一个新领域的开创者,备受人们推崇的创新者,是如何一步步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的呢?
我对Pebble始终充满尊敬,毕竟对于任何一样产品来说,能卖出两百万都是一份优秀的答卷。尽管我们无法轻易弄懂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但对于硬件公司来说,从失败者身上学习经验是立足不败之地的最有效方法。
跨越创新和传统之间的鸿沟
很多硬件创企都天真地以为,只要用前无古人的新技术打开市场,就能获得先入者优势,从而大获成功。然而Pebble就是这样一个能够重新定义穿戴产品的企业,所以第一并不能保证长久的成功。对于廉价消费性电子产品(建议零售价小于200美元的产品),规模的大小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Pebble正是这一步出了问题,它的产品大多是面向革新消费者,或者说是对新科技接受度较高的人,而对于关键的大多数,它却并没有给出应有的重视。
销售廉价消费型电 子产品的公司一定要致力于解决大众化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要你无视那些革新消费者——毕竟这些人是一家创业公司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毫无疑问,Fitbit和Pebble的产品都做的很棒,但是当达到几百万销售量的时候,最初的问题又会浮上水面:“如何获取钟型曲线的中间部分(绝大多数人)?”换个说法,也就是“跨越创新(早期能接受的少数人)和传统(尚未接受的大多数)之间的鸿沟”。
当Apple不用规模经济,转而用健康的理念来推动消费者对智能穿戴的购买欲时,Pepple才获得启发, 重新调整产品线,将重点聚焦在体育健康上,但一切都太迟了。对于廉价消费型电子产品来说,若想穿越创新和传统之间的鸿沟,则必须与主流受众产生共鸣。在与美国中产阶级房地产商的博弈中,健康已经赢得了超出预期的生产力,而Pebble对于市场的变化并没能做出及时反映。除此之外,Apple的巨大影响力也给了Pebble重重一击。
利润与规模困境
Pebble CEO Eric Migicovsky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评论中,有句话堪称经典:“苹果手表是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劳力士,而我的是斯沃琪。”尽管价格低廉的产品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但事实上,硬件创企之间在利润上的竞争才是真正的荆棘之路。Pebble四年卖出了两百万个产品,这样的数字对于很多小型创企来说已经足够惊人了。但这远远不够,对于廉价消费性硬件,一年50万件的销售量根本是入不敷出,更别提保持持续性增长了。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他们只有两条路可选:
1.提高价格或者降低成本,让产品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样也会有助于公司后续产品的销售,能使公司真正从筹资走上主动盈利之路。
2.向风险投资机构或投资人展示公司充满潜力的年增长率(大于100%)以吸引投资,毕竟谁都想把赌注压在未来更能盈利的企业上,这也是大部分创企的选择。然而,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已经大大缩水,保持高增长率简直难如登天。
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了解Pebble的利润空间,但是从各路媒体的爆料中,显而易见的是,它并没有解决利润与规模的困境。
品牌
基本上来说,公司中最有价值的产品就是它的品牌。作为全球第一家智能手表公司,起初Pebble的存在就是给知识分子一种在手腕上佩戴屏幕的新奇体验。 这种“特色营销”的套路几乎是所有科技产品的起点。在产品刚刚发布的一年内,Fitbit和Pebble的轨迹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之后,Pebble依然专注于“它是什么”,而Fitbit却及时把眼光放在了“它干什么”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型电子企业必须作出从“特色营销”到“品牌营销”的转变。品牌价值就是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情感联系,这种营销策略对于诸如Nike或Coca Cola这样的零售消费品企业更为有效。如今,很多硬件创企都在努力进行这个方面的改革。
吃一堑,长一智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Pebble的很多资产和员工都被留下来以协助Fitbit走的更远。我希望Pebble的悲剧能成为其他硬件创企的前车之鉴,让他们了解规模和品牌在企业长期战略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