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9月28日报道(文/岳园)
9月2日,原氢气球创始人纯银在简书发布《氢气球落下》一文,宣布氢气球旅行融资失败、团队解散的消息,同时他也表示,未来“将不会再踏入旅行市场”,或许会进入 VR 、硬件相关领域。今天下午,纯银再次发文,表示“I’ll be back”。
此前,纯银在微博中多次提到2016年的新产品只剩下三个大方向,即:视频概念,内容消费升级;优质商品,商品消费升级;KOL的影响力变现。
其实,从今年春天一直到氢气球落下,纯银一直在尝试着将旅行和短视频结合。遗憾的是,直到项目宣布失败,氢气球的视频版本也从没对外公开过。但这段经历让他在一个人享受完台湾之旅后掉了个头,进入短视频的大众消费市场。纯银形容短视频市场现在是一个小苗圃,而未来是一个大森林,既不是蓝海,也不是红海,对比市场上有多少作图App和多少短视频App就知道,竞争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要再创业?(以下为纯银在文章中的回答):
为什么要再创业?是因为我想做一款令自己骄傲的好产品。像我这样正在发育的00后,每一年都觉得比上一年更强得多,过去的自己是个傻逼。蝉游记/氢气球/生辰虽然在业内口碑甚好,但我只给出苛刻的70-80分,而现在自信能做出90分的佳作。这需要我掌控方向与策略,调度研发与运营资源,拆分阶段性目标,不会因为KPI的压力而动作变形——要求这么多的权力之后,我就只能是创始人而非参与者。
蝉小队不是解散了吗,怎么又复活了?
这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来评价。
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天使投资三倍退出。站在收购方的角度,蝉小队供给的内容,在携程APP的目的地攻略里大约占一半点击量。考虑到旅行攻略对携程的价值,以及携程攻略社区的运营成本,我觉得收购蝉游记是笔划算的买卖。站在市场的角度,蝉游记/氢气球/生辰的口碑甚好,铁杆粉丝甚多。站在核心团队的角度,早期的核心成员分到了一些现金,虽然比一线公司的期权收入少,四年总收入仍高于BAT同等职位的工资+奖金,何况还有exp暴涨与这段奇幻漂流,一丁点都不后悔。站在普通员工角度,蝉小队奉行自由主义,无阶级无管理,工作氛围出了名的好,被携程收购后薪资也上调到了行业中上水准。有蝉小队的履历加持,找新工作并无忧虑,解散时我还为大家预留了2个月的带薪找工作时间。
上一次创业失败是否有复盘呢?
从行业机会来看,“在线旅行”是一个相当残酷的垂直市场。OTA市场仅携程一家盈利,余者无不巨亏;内容市场仅蚂蜂窝一家收入颇丰,内部消息2016年的毛利润超过3亿元。2011年以来的上百款旅行创业产品,能活下来已经很不错了,难见蓬勃生机。一开始选择旅行赛道,也就是选择hard模式,最后极少数赢家通吃,大多数输家团灭。
其次,从切入角度来看,我选择了“游记→攻略→OTA”的道路。整个互联网前十五年都在解决“信息匮乏”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直到2014年,这两个问题基本消失,信息极大丰富并存在路径依赖,于是我的攻略产品刚刚发布便遭遇下行市场,得不到控股方的支持,只能作为携程的内容提供商生存下来。两年后,我还不甘心,打算用旅行视频来打内容升级牌——最终被资本拒绝的理由并非不看好视频,而是不看好旅行市场的商业机会。毕竟攻略的时间窗口是2010-2014年,再往后走的难度愈大,机会愈少。
也罢,那便再来一发。
那为什么偏偏要做短视频呢?
因为我的基因是“内容”与“工具”。 我做了10年的产品经理,自认为做擅长工具类型的产品,蝉游记的结构化编辑,氢气球的行程编辑器都是创新的设计。我还做了5年的媒体,从平媒主编到网媒总监,然后又写了8年的产品博客,对内容把控相当自负。那么,同时涉及内容与工具的产品,除了“游记与攻略”,它也可以是“短视频”。这就是我选择赛道的方式,跟随自己的偏好而不是追逐潮流。
如果基因和潮流恰好能卯上,我或许可以做一些相当漂亮的事情出来。
但你如何证明以上解释不是产品狗的意淫呢?
我们都知道,“自证清白”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所以我一言不发,搬出投资人来背书。没错……这个新项目已经谈定了融资,虽然还是天使轮,但达到了PreA的金额。在这个人人都喊冷的资本寒冬,融资额是正常天使投资的2-3倍。更有意思的是,投资人是我为氢气球融资时认识的。他们一口拒绝了氢气球,但后来得知短视频新项目后,主动找我谈了3次,在一个月内敲定融资。
除此之外,我还找到了新的联合创始人。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稍后才能公开她的身份,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比我还资深的创业者,创始人。我俩的分工为“我主内,她主外”,恰好优势互补。当我们在玫瑰坊的咖啡馆里第一次谈到这个项目,她当场决定加入进来,丝毫也不犹豫。
这下融资和联合创始人都到齐了。
截止目前,据纯银发文中表示,新项目的融资、产品、联合创始人均准备就绪,但产品名称尚未透露。由于此前蝉小队的项目是专门为旅行项目定制的,此次他会重新组建一个精简而快乐的小团队,开始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