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陆阳平
私信
33

消费金融下半场拼杀,内功修炼大于市场竞争

2016-09-05
上市公司
消费金融市场才刚刚打开。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9月5日报道(文/陆阳平)

消费金融,从2015年 互联网金融分支中异军突起,成为众多巨头、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不但包括银行,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众多电商巨头,更多创业型公司、P2P平台也是纷纷杀入。

今年2月,面向蓝领消费品牌“买单侠”完成C轮融资,历史融资额8697万美元;4月,包含3C和二手车消费的美利金融获得京东金融数千万美元B轮战略投资;7月,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完成Pre-IPO系列首期约30亿人民币融资,并成立趣店集团;8月,农村消费金融平台什马金融获得近亿元B轮融资……

在互联网金融逐渐被科技金融替代时,消费金融依旧炙手可热。 由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较2013年60亿元、2014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预计未来几年,该数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可达到3.3万亿元的水平。

消费金融由来已久,已渗透进生活各个方面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面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不过受制于国内金融政策、用户习惯等因素,业务发展一度十分缓慢,直到2000年后发展才明显提速,不过形式相对单一,以银行信用卡为主

2009年,为拉动消费,实现良性增长,银监会出台《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随后批准在天津、成都、上海和北京分别设立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奠定了我国消费金融行业雏形。现如今,全国已有北银、捷信、马上等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主要产品为现金贷和商品贷

在百度搜索结果中,消费金融有16,100,000个结果,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消费金融更多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其中包括电商类淘宝花呗、京东白条,校园类趣店、分期乐,专注二手车金融美利车金融、专注3C产品买单侠等覆盖更多场景、人群的产品,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多数人都在不同程度接触或者使用不同类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消费金融爆发原因大起底

投资、出口和消费长久以来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然而随着国内经济下行以及外围市场动荡,投资放缓外贸出口渐显乏力,消费占比正在日益上升,未来可能会成为“三驾马车”中动力最强的引擎。

政府层面也对消费金融释放出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消费金融,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今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推出“十大扩消费行动”来激发民众的消费热情,具体包括推动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等十大领域,近40个小项的鼓励方案。

从消费者需求来看,我国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20%左右,而在美国,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0%,差距悬殊,对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信贷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据央行2015年度金融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末国内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势头明显。

互联网消费金融来势汹汹,抢占商业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市场

由于经营主体不同,国内目前在消费金融经营模式上已经形成三大类:

第一类主要是商业银行,从传统信贷转型,主要产品是信用卡和消费贷;

第二类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消费金融合法牌照,能够享受多元的资金来源、宽松的监管和灵活的业务经营;

第三类是依托于电商平台、P2P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依托自身消费场景、大数据优势向消费者提供分期购物、现金借贷等服务。

银行类消费金融模式相对简单,目前的产品主要是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是当前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信用卡分期费率年化大约在7%~10%之间。第二种是消费者向银行申请消费贷款,银行审核并发放,消费者得到资金后购买产品或者服务。

Wind数据显示,美国人均持有2.9张信用卡,这是中国2016年一季度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0.3)的十倍左右。而且从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来看,略有下降,大多数银行仍面临信用卡渗透率未能提升的难题。

挖财信用卡业务负责人金忠堃表示,在居民储蓄习惯改变、提前消费意识增强的这几年,恰逢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后者场景更为丰富且门槛更低,迅速抢食了部分信用份额,那些预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被互联网金融给“截和”了。

官方数据显示,蚂蚁“借呗”上线一年累计发放494亿元贷款,授信用户超过3000万;美利车金融业务覆盖全国27个省,超过170个城市,与2000多家经销商达成合作,累计放款金额超过35亿元;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买单侠用户已经接近百万大关,在全国已有近两万家合作商户,业务遍布在全国28个省,220个城市。

截至2015年9月末,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达到510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服务客户数560多万户。相比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在整体业务增长上显得略微乏力。

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消费贷模式较为接近,两者都以传统征信方式为主,消费金融公司大都由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等参与设立,如北京银行参与成立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有着苏宁云商的基因。

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最大的不同在于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但可以通过接受境内股东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多种途径融入资金,相比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的资金成本还是要低很多。但劣势在于,这些消费金融公司地域属性强烈,互联网化进度缓慢,传统征信方式不能对需要消费金融的人群形成较好的覆盖。

在消费金融的上半场博弈中,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以更高效、更全面的服务获取了消费者的钟爱,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虽然目前仍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但服务范围、战略方向等有着不小的硬伤。而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明显更为激烈,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又将如何在竞争更为激烈互联网企业中脱颖而出,占据消费金融万亿市场的一席之地?

消费金融进入互联网化竞争下半场

消费金融最大的特点是信贷对消费场景的嵌入和渗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场景的不断扩展,金融服务进入更多的消费场景,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已经硝烟四起,

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大型电商平台或者O2O平台,依托自有的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在平台上以类似于赊账的形式进行购物,未来以分期形式偿还,代表产品有淘宝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购等;

第二类是以消费金融切入垂直细分领域的公司,如教育、农业、二手车等都是创业热点领域,代表产品如教育领域的爱学贷、蜡笔分期等,农业领域的农分期、沐金农,二手车的美利车金融等。

第三类是依靠数据挖掘,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提供第三方信贷服务的金融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线申请,金融平台依据社交、电商等各类数据快速授信,提供现金贷款,代表产品有量化派、买单侠、51短期贷等。

整体而言,电商类平台占据天然优势,以花呗为例,向淘宝、天猫所有用户开放,基于购物消费数据给予授信额度,用户在赊账购物后以分期支付的形式偿还。消费分期不仅可以提升平台交易额,增加用户粘性;还可以依据用户购物习惯、分期还款行为等多方面数据,建立用户画像,完善征信体系。此外,阿里和京东分别推出“借呗”和“金条”两款产品,向现金借贷延伸,使得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淘宝天猫和京东商城。

切入垂直细分领域的消费金融平台与提供第三方信贷服务的金融平台模式有些相似,均需要借助于供应商、经销商等渠道方来引导消费者,在授信过程中都会利用网络大数据做用户评定。不过在垂直细分领域的金融平台会选择深入产业上下游,在相对固定的消费场景中服务消费者,采取与B端商户进行结算,对消费额度限制相对较低;而提供第三方信贷服务的金融平台对消费场景限制并不强,申请、审批流程更为便捷,更多集中在小额高频的消费品类。

以美利车金融为例,选择与经销商合作开展业务,为控制风险,所有借款客户在开发、征信、审批的过程中都由美利金融自己的工作人员完成,不依赖第三方。最终和商家进行结算,降低欺诈风险的同时,依托大数据、丰富的征信渠道加强针对借款客户的反欺诈能力。

美利金融负责人表示,在消费驱动的大环境下,消费金融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而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消费金融平台,事实上都是银行的补充,银行的专业性的确是优势,但是也有短板,比如不能覆盖市场所有的用户,而且银行多以标准化服务为主,那么对于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其很难满足,这正是消费金融平台可以拓展、创新的空间。

第三方信贷公司以闪白条为例,主要提供不同支付场景下的“先消费,后付款”服务,为不具备信用赊购技术能力的电商企业提供信用支付解决方案,例如联合去哪儿推出的“拿去花”、美丽说推出的“白付美”等,通过对用户个人信息、在电商平台上的消费行为数据、在社交网站上的数据以及好贷网、腾讯征信等其他信用机构、数据机构合作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用户画像和信用评级,在30分钟内给予用户授信额度。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下半场,电商类平台凭借更为成熟的消费场景、用户消费习惯、完善的消费数据等优势条件继续领跑,但电商标签同样限制了服务范围,同时数据相对封闭也会造成风控干扰;

垂直细分领域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意愿,每个细分领域的用户消费习惯还在培育过程,目前有租房、旅游、美业等多个领域在探索,但还只是用户消费金融的补充,服务深度、产业链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有待市场验证,同时也还有更多场景可以挖掘;

提供第三方信贷服务的公司,在资金成本、风控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唯一的优势是可以与更多电商、服务商等开展广泛的合作,大数据风控带来的便捷也是消费者的最爱。

消费金融已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工具应用将决定未来消费金融市场哪一方会成为主导力量,是电商类公司扩展版图、收割其它领域?还是深耕垂直细分领域的公司守住自己的一片天地,安居一隅?亦或是第三方信贷服务公司左右逢源、依靠数据化风控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就目前而言,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还不到真正拼刺刀的时候,现阶段搭建征信体系、控制运营成本、获取更便宜的资金成本三大因素将是各家修炼内功的根本。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