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武汉】8月21日报道(文/齐晓丽)
文娱创业正在疯狂加速,众多项目蠢蠢欲动,文娱创业红火的时代,繁荣与泡沫共存。文娱产业向来是权利的边缘地区,但也是必争之地,那么互联网文娱产业的变局何在?而教育一直举足轻重,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野蛮生长,年初很多家教O2O中途夭折,K12教育面临考验,资本驱动下教育市场盲目跟风现象十分严重。互联网教育的众多版块,又该如何破局?
“猎励Talk Show”第二期,邀请了获得九合创投投资的轻文轻小说CEO,AcFun前CEO尼窝(朱周易),获得峰瑞资本千万投资的两点十分动漫CEO王世勇来探讨互联网文娱行业的变局以及各自深耕领域的见解。同样我们还邀请了获得创客总部、东科创星等千万投资的校导网CEO杨晓锋,为我们剖析互联网教育的破局。
轻文轻小说 朱周易
朱周易的分享主题是“优秀内容的逻辑与共性”。他认为当今内容价值迎来爆发,如去年的《大圣归来》迸发出巨大的影响力,再如女性向作品《盗墓笔记》,今年的大电影票房已超过9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内容的爆发力不可低估。但内容的长尾效应非常明显,20%的内容能够脱颖而出,而80%的平质内容并没有价值。
在朱周易看来,内容就是角色+故事+设定。他提出,如果能够把握好其逻辑与共性,内容其实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有价值?朱周易提出了3个标准:扎实的基本功底、合适的生产节奏、匹配的目标调性,这三者的重要性依次增加。
不能忽视的是,功底是基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于创作技巧的基本功底保证了内容的质量。
此外,合适的生产节奏才能让用户愿意消费内容。首先过短的内容难以占据用户消费时间,其次内容生产频次需要进行一定优化,尤其是竞争激烈的漫画市场,更新频次不能过低,否则形成消费惯性。最后需要保持足够曝光,避免用户遗忘。
调性是决胜。根据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调性是产生价值的关键。中国的人口基数够大,只要抓住哪怕百分之零点几的用户,就能够形成巨大的用户基础。内容的目标用户群可以有很多细分领域,以二次元调为例,其中腐女向、少女向、少年向的内容风格就完全不同。调性没有高低对错之分,但产品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用户。
两点十分CEO 王世勇
王世勇的分享主题是IP价值与运作思路,对于题目他笑言其实就是IP怎么赚钱的问题。2013年动画还是一个绝望的行业,盈利模式有限、电影票房亏损严重。成人向作品的出现为动漫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点,拥有购买力的二次元群体长大了,观看者和购买者第一次画上了等号。2015年却可谓IP元年,《十万个冷笑话》、《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多部动画电影都收获了史无前例的票房佳绩。
IP一片火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值得思考。王世勇为大家算了一笔账,购买IP恰好可以解决导流粉丝、发行价值、增加次日(月)留存、降低创作成本等,一举多得。所以游戏都花高昂的价格买IP,千万级别的授权也是划算的买卖,王世勇表示,拥有IP是未来所有游戏的基础。
关于A(动画)C(漫画)G(游戏)N(小说)之间的深层关系,小说是核心,动漫将故事融进标准图形并快速传播,这是其商业转换价值,游戏则是变现渠道。
王世勇表示IP是非工具类的最佳生态产品。真人电影公司和游戏公司的问题在于生命周期较短,这导致生态系统无法建立,商业想象空间狭窄。而IP公司将IP作为连接器将死忠粉导入任何消费领域,由于生命周期长,可以不断导入未来培养出来的新兴消费方式和习惯。所以世界上最大的娱乐公司迪斯尼是IP公司,工具类公司各领风骚十几年,IP公司却可能能够做成百年企业。
做好IP的前提有:研究IP的特性、IP的发展和平台的规律,打造爆款IP。对于IP趋势与延展性,未来IP的价值观将从叙述问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而目标人群的划分标准也将更加细分。在商业价值拓展方面,王世勇认为除了横向的一次二次消费,纵向消费、细分市场都可成为新的挖掘方向。
校导网CEO 杨晓锋
杨晓锋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教育+社群将迸发出洪荒之力”。杨晓锋表示自己就在运营3个社群,校导网也运营了数十个社群。他定义的社群是某一类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总和。而社群运营好的关键问题有3个:是否找到了原动力,是否把握住了根本,是否能做到长寿。
社群的原动力在于社群成员的归属感,而责任感会与之相互转化。新时代人们的物质追求转移到了精神追求,归属感也随之发生了迁移。归属感决定了社群的定位,也决定了运营方向。每个人的需求非常多,可能会因为需求小众而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带给了这些需求更多的满足可能。
社群的根本在于连接,有同样的需求,没有连接是不能称为社群的。社群需要通过定期活动和日常管理实现连接。杨晓锋表示,连接其实可以等同于运营,运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连接的效果。
社群的长寿在于共赢。很多社群走向沉寂的原因就是群主目的未达成而不再维护,群员需求未满足而不再活跃。对于群员来说加入一个群到底会得到怎样的归属感,是运营者在一个社群建立初期就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共赢体系等同于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的社群不可能长寿。因此要得到长期的回报,就得设置长期的需求。此外还应尊重社群发展的规律,在生命周期内干好该干的事。对于社群的运营不要过度投入,社群走到生命周期尾声时,不骚扰就是一种美德;遵循周期规律,要设计在社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目的的产品。
社群是人类社会的载体,尤其是当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群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消费升级让更多精神追求社群成为主流,人们敢于求”异“,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结合起教育领域,杨晓锋认为社群是教育行业的天然沃土,有可能带来更为彻底的颠覆。结合自己的经历,杨晓锋表示社群将有教育需求的用户聚合在一起,而运营者只需要匹配相应的资源。挖掘出用户潜在的需求并加以满足,教育+社群终将迸发出“洪荒之力”。
圆桌会议:
1.在互联网环境下,结合自己深耕的领域谈谈文娱行业的变局何在?
朱周易: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的是传播的效率,去掉了很多中间层级,提升了内容传播效率,此外内容与商业价值之间的转化也变快了,对于经营者来说确实出现了很多挑战,但内容的本质并无变化,不好的作品并不能因为媒介的改变而变好。
王世勇:以游戏为例,还有很多人认为PC端的流量很好,移动端的发展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轻量化的发展也是一个趋势,如今只需要点几下屏幕就可以完成游戏的下载升级,未来甚至可能只需要你看一眼就能实现。
2.互联网教育发展迅猛,在教育板块众多的当下应该怎样破局?
杨晓锋:与朱总的观点差不多,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核心其实并无变化,变化的是载体。所以不论是师资还是课程,都要精益求精。互联网教育能够留下来的还是和传统教育一样,那就是能够满足用户什么样的需求。
此外运用新的技术创新与用户的互动、创新内容的呈现形式,教育方式可以改善,教育内容也要提升,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爆发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