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7月23日报道(编译:蔡妙娴)
编者注:本文采访对象为SC Moatti,前Facebook产品主管。
不久之前,有报刊的头条预测说,Facebook将来必死,因为他们摸不准移动应用的发展方向。OK,我们都知道这话后来有多打脸:Facebook砸下重金对其产品进行了改革,并成功地生存了下来。当然了,这中间充满艰辛。Facebook为此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整个企业文化。所有人都必须认识到,用户对手机应用的真正需求,且一旦搞砸,他们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用前Facebook产品主管SC Moatti的话来说,“在用户看来,移动应用有着完全不同的节奏和韵律,这也让我们的移动应用开发过程遭遇了彻底改变。”
在12年的职业生涯中,Moatti曾就职于Trulia、Nokia等知名企业,开发过无数移动产品。如果说这十几年的职业生涯教会她一件事的话,那就是:人们把手机看做是自身及能力的一种延伸。移动产品是非常个性化的。一方面,手机可以提供认证数据、地理位置等环境信息,创造“有质感”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手机又轻易地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此次独家访谈中,Moatti从自身经验出发,剖析如何才能打造出既吸引用户,又能使其渐渐融入用户日常生活的移动产品。
移动产品的“三位一体”
“当我们说到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时,我们会想到身、心、灵三个方面——移动产品开发也有着类似的‘三位一体’,”Moatti说,“你要保证产品外观精美,对用户有切实的意义,并能够伴随用户不断学习成长。”
人们无时无刻不带着自己的手机,不管他们身处何方,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我们都希望移动产品能够完美运行。简单地说,我们总是希望手机有某种魔法。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在从网页转向移动端时尝尽了千辛万苦。
作为一款免费的网页服务,公司如果犯了某个错误,其代价往往相对较小。有多小呢?Facebook当时盛行的公司格言或许能说明一切:快速开发,打破常规。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只要一支工程师队伍,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然而,移动端的开发却没有这么轻松。
一款移动应用一旦越过某一限度,或出现崩溃,或不够直观,代价就来了。
“从技术的角度讲,许多问题都需要大量工程师花费大量时间才能修补,”Moatti说,“原生应用不像网站一样灵活多变、易于修补;从用户的角度讲,由于很多人对自己的手机有着私人的情感,因此你一旦失去用户的信任,让用户感到乏味,那就很难再收回来了——甚至永远都收不回来了。如果设网页错误的代价为1的话,那同样的错误在移动端的代价能高达10。”
在Facebook往移动端深入时,他们不得不抛弃从前的信条,几乎改变了公司最核心的价值观。但最后的结果证明,他们赌赢了。现在,Facebook 90%的流量都来自移动端。以下是Facebook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经验。
重构工作流程
数据发现非常重要,但也充满压力。一般来说,数据发现有以下3个步骤:
设定明确的目标:不论你是想提高下载量、评分,还是注册数量,选择一个衡量目标,然后尽力放大这一目标。
将目标置于工作流程的最底端:倒过来思考如何在每一步对用户加以引导,使其最终到达你制定的目的地。
最大化转化率:不少人都曾就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和精实创业写过文章,但这两个话题仍有新的突破点。
三个步骤,看起来简单明了。然而Moatti说,这一系统性方法最终往往会带来缩小化的结果。你可能完成了目标的120%——自然了,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如果你想在移动端获得成功,120%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移动生态系统实在是太复杂了。
“如果将数据发现的过程比喻成一个漏斗,那么有两大工具可以帮你夺回控制权,更好地掌控数据发现过程:‘剪刀’及‘钩子’,”Moatti说,“剪刀可以帮你节省时间、精力;钩子可以帮你吸引到尽可能多的用户。”
“剪刀”
剪刀可以让你的漏斗缩短。以亚马逊为例,当你买了某本书时,亚马逊会告诉你买了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其他哪些书。这样你就不用回过头来检索同一位作者写过别的什么书,或者同一类型的书还有哪些。这就是剪刀的一个代表。
“钩子”
钩子会扩大你的漏斗顶部。在这里我们可以以Zillow为例研究一下。一般来说,人们每5年会购买或出售一套房子。在这个速率下,房产行业公司如果仅仅服务于当下的卖家及买家自然是不够的,因为其受众是在不断变动中的一个群体。Zillow针对这一特点,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潜在市场,并推出了一套房屋估值体系。这一房屋估值体系一出现就激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毕竟谁不想知道自己住的房子值多少钱?或是自己老板住的什么样的豪宅呢?这把钩子帮助Zillow成功吸引到了数百万的用户。
展现你的价值,立刻!马上!
产品推出永远围绕一个主题:清晰地告诉用户你产品对他们的价值。用户需要了解什么来认识到这一价值?把价值放在产品的最中心、最前端。
举例来说,Facebook的新用户在登陆时,应用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看新闻,也不是创建自己的个人档案,而是寻找好友。从使用Facebook的第一秒起,用户就清楚,原来我的朋友早就在用这款应用了——这对新用户来说是非常有劝诱力的。
“Facebook会花样鼓励你建立好友关系,直到你有了至少20个联系人,”Moatti说,“当你有了20位好友时,你的整个使用体验就完整、丰富了。”
别秀太多,别问太多
Moatti见过无数应用犯过一个最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拼命想给用户塞东西。“我懂,我懂你对自己的应用有无限的热情,你恨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款应用,但是,请你克制自己。”
让新用户一次只集中在一个点,这点非常重要。
你所能提供的价值何在?那就是,引导用户关注下一步的行为。
仅次于过于丰富的功能(等同于自杀)的问题是:过于热情、复杂的欢迎过程。
“大家不想听你讲你的应用这里好那里好,他们想要看到的是对自己有没有价值。”Moatti说,“过去我在Trulia担任租赁部门主管时,我们会确保应用在第一时间给用户展示租赁信息。何为第一时间?那就是一个用户打开应用后最先出现的界面。这样用户不仅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也能节省下不少时间。”
而在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之前,Trulia会支持用户先选择自己想要的住房类型——是两居室,带停车位,还是3000美元以下等等。
“在直接用户注册之前,你得给人家一个注册的理由。”
把握好征求用户意见的时机
Moatti遇到过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应当何时询问用户是否接受消息推送、能否获取相机或联系人权限等等。在此方面,大量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何为最佳时机。
“要么尽早,要么尽晚。”Moatti说,“以WhatsApp为例,这款应用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能让你实现与朋友的即时通信。因此对他们来说,开启消息推送是最最重要的,否则你怎么收到别人发来的信息呢?这就是为什么新用户甚至在注册之前就被要求开启消息推送。”
但同时,在获取相机权限方面,WhatsApp又是“尽晚”的典型代表。WhatsApp永远不会直接问你是否开启相机权限,直到你某天想要发送照片了。“如果他们一上来就问我要不要开启相机权限,我肯定会很困惑。我或许会停下来思考几秒,或许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当我想要发送照片时,征求开启相机权限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把产品包装得美美的
一项移动策略能否成功,设计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和网页产品相比,人们对移动产品的外观、“质感”期待甚高。或许是因为他们把手机看做时髦、高端的设备,或许是苹果精益求精的设计“宠坏”了大家的口味。无论是什么原因,总之移动产品设计的门槛已然提高,过时、粗糙、笨重的移动产品可谓是“先天残疾”。
从技术角度讲,美观不是说你的图片有多漂亮,或是使用效率有多高;而是没有什么是多余的,那就很美了。
“移动产品不应当存在无用的功能或按键或文本,用户经不起乱七八糟的折腾,你一定要引导他们按照你的节奏、路线使用应用。”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广告一在应用中出现,用户的脸马上就暗沉下来了。“你看,订阅模式在移动端就表现得非常好。如果你要在应用中植入广告,最好确保这些广告足够精美,否则失足的代价是你吃不消的。很多人一看到有广告,立刻头也不回地卸载了你的应用。”
“拇指测试”
“想象一下,你的用户正在等公交,周围一篇嘈杂,纷扰不断,这时你的应用如何能吸引住用户的注意力呢?”Moatti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保证一只大拇指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Moatti见过许多失败的“拇指测试”,那些按键要么太小,要么靠的太近,要么长得太像,要么总有新窗口跳出来。“一旦跳出一个用户不想看到或是意料之外的页面,他们就会抬起头,这时你也就输了。”
“惊喜”往往是惊吓
在移动应用上,制造惊喜从来没有什么好结果。
如果你突然给用户呈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屏幕、选择,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跳起脚来,然后把你卸了。因此,你要尽可能地不给用户“制造惊喜”。
如果你的导览系统不清晰,那么你肯定会搞得用户一头雾水。“你可以研究一下那些极受好评的应用,他们的导览界面让人一目了然。”Moatti说,“比如Facebook的应用底部有5个最主要的选项按键。”
许多公司一味追求丰富的功能,结果导致导览要素太多,混乱不堪。
最后,有关公司文化
Facebook在迈向成功的移动应用公司的路上之所以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说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打造出智能、高质量的产品很重要,那么这些人才是否愿意花费时间、空间、精力来思考产品开发中间的挑战更为重要。
以上所有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你要掌握人在使用一项产品的过程中,其注意力的自然转移规律。根据注意力转移规律,调整自己的心态,思考如何呈现清晰、符合逻辑的功能,如何在不越线的情况下使用户体会到个性化的服务,这才是所有移动应用公司应当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