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蔡妙娴
私信
23

IPO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6-05-30
近来,IPO数量的减少已经变成了科技圈内热议的话题。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5月30日报道(编译:堆堆)

编者注:本文作者是FundersClubAlex Mittal(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以及Christopher Steiner

如今,初创企业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进行资金变现,但它们仍需要遵守和投资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协议。

近来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的减少已经变成了科技圈内热议的话题,这甚至成为了科技圈边缘评论员脑海中首要考虑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IPO市场代表着科技和初创企业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诚然,IPO与科技市场的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两者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弱了。

不过,这并未阻止一些人提出要求——让更多的科技公司放弃私募融资,转而进行IPO。但要求创企回到亚马逊凭借4.38亿美元的估值就可以上市的时代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无疑是忽视了公司寻求融资方式的转变以及上市公司不断变化的需求。那么公司究竟应该何时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与资本市场的涨落有关,同样也关系到创始人、投资者以及雇员之间心照不宣的协议。

随着许多公司融资渠道的拓宽,进行IPO的方式也发生了永久的改变。最近全球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提供的报告表明,科技公司维持私营状态的时间要比之前长了三倍。此外,超过50%的科技公司作为盈利企业选择了上市,而2001-2008年间这一数据不到10%。可供私营公司筹集的资金在不断增长。去年,尚未投资出去的风投资金达到了1500亿美元。

协议

通常,风投的投资期限是10年,而同意签署投资合约的有限合伙人也预料到了“即便创企没有全部花光投资的资金,这些钱也会在十年内逐步被消耗”的情况。这是业界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一件事。当然,凡事都不存在绝对性。资金储备中融资资金存在的期限往往会超过10年,而风投、有限合伙人以及创始人之间也都达成了一种共识,即资金要在10年后处于全面可套现状态。

流动性问题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雇员。创始人与团队成员达成协议,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即将公司从初始阶段逐渐发展成一家上市公司。许多初创企业的雇员,特别是那些在公司发展早期就待在公司的雇员也许会选择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公司的一部分股份。许多情况下,这些元老级员工都会陪伴公司一同发展并成为公司发展和运营的主力军。他们是公司最有价值的员工。

鉴于此,创始人需要遵守他们与员工之间达成的协议。如果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极具价值的产品,创始人就需要找到套现渠道来奖励这些一同经历风风雨雨的伙伴。推迟奖励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麻烦。据报道,创建于2004年、如今估值达到200亿美元的Palantir在避免IPO的时候就曾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来为员工提供出售股份的渠道。

在众多退出渠道中,IPO是比较独特的,因为它既满足了各方对于套现的需求,同时还可以让员工、投资者以及创始人通过持有股票来继续支持公司。比如说在谷歌进行IPO的11年之后,风投John Doerr仍然选择继续持有谷歌的股权,而许多其他的风投在IPO之后就选择了套现。不同于IPO,收购(也属于套现方式之一)则会终止参与投资的人继续赚钱的可能性。

这些年来,市场也在发生巨大的进步,因而流动性事件不再仅限于收购、IPO或是继续持有股权。Palantir提供机会让员工出售股份的做法不能被当做是一场大型变现事件,但它也算是提供了一种套现渠道。不管是在进行新一轮融资还是在二级市场出售股份,员工和投资者都可以借此机会处理掉自己的部分股权。当然有一点要明确,这里指的不是出售大量股份,而是一种让创始人在某种程度上遵守协议的方式,让其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并且为风投和员工提供套现的机会。

当然,不同层次的套现方式已经存在数年时间了。为私营公司开创套现解决方案的Millennium Technology Value Partners则是直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投资——在与公司管理层合作的基础上,它从创始人、员工以及早期投资者手里直接购买现有的股份。从2000年开始,Millennium就一直采取这样的投资方式,它也和各式各样的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包括Facebook、Twitter、Spotify以及Pinterest。

Millennium的主要负责人Ray Cheng表示,他投资方式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公司推迟IPO,直到公共资本市场变强大并且可以更快速地应对新出现的问题。“许多顶尖的私营公司都需要额外一到两年的稳定发展时期来确定公共资本市场能否认可公司在私募融资中的高估值。这些盈利的公司都在等待市场情况进一步改善,然后再进行上市。与此同时,公司的一些创始人、员工或是投资者也会需要套现渠道。”

IPO并不能真实反映科技行业的发展情况

争取更多的时间似乎与大部分试图寻求资金退出的投资者的想法相违背,但这对于流动性事件而言至关重要。

August Capital的普通合伙人Hartenbaum指出,风险投资退出的平均期限为9.6年,而这段时间可以让那些寻求IPO的公司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安排流动性事件的时间。一些公司会在拿到风险资金后的第二年或是第三年募集资金,之后则需要10-1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大型资金退出,这就使得流动性事件的发生推迟到了15年后。从这个角度来看,像Uber以及Airbnb这样的公司还算是非常年轻的。

随着风投资金退出渠道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愈加谨慎地选取进行IPO的时机。许多公开谴责科技圈缺少IPO的人其实没有意识到有些时候公开募股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发展情况。

11

根据创企对于公共资本市场定价方式的理解(且不论对错),科技类的IPO通常会匆忙完成。这样看来,IPO从来都不曾真实反映公司的估值,这不过是人们用来评价整个市场发展情况的流动性工具,而不是用来评价科技行业的。

华尔街VS私募市场

公司无需上市也可以成为市场的主导者。美国最大的私营企业是明尼苏达州的食品生产商和分销商Cargill,公司营收达到了1200亿美元。退出压力对于Cargill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Cargill早在150多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其股权主要是由Cargill家族掌握,

而由风投资金支持的公司面临的退出压力则是真实存在的。当公司试图在市场动荡状态下明确资金的退出时间时,它们往往会无视退出压力。但选择维持私营状态的公司更常用的理由是因为这可以让它们免于上市股东和媒体每季度的审查。

问题是:比起上市,私营状态下的公司能够更加高效地创造价值吗?Palantir的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以及Uber的首席执行官Travis Kalanick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不过Kalanick也表示他有道德义务来为投资者和员工寻求套现渠道。

如果亚马逊和谷歌选择维持更长时间的私营状态,它们的估值会更高吗?这很难说。尽管两家公司在上市之后都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创新,这个问题依旧无法回答。

风投之间的忧虑大多在于后期轮融资中的高估值趋势,比如说最近估值达到625亿美元的Uber,它将很难在IPO中获得同等或是更高的估值。

“我不确定Uber、Airbnb以及其他一些以高估值筹集到大型融资轮的私营公司能否在IPO中获得更高的估值。” Origin Venture的合伙人Bruce Barron这样说道,他领投了GrubHub的早期融资轮,这家公司于2014年4月上市。“大部分创企未必会获得成功。”

Barron、Gurley以及其他一些人都在呼吁那些延迟上市的公司继续维持私营状态,持相同观点的Fred Wilson也表示华尔街不一定会对IPO之后的股价进行公平定价。2012年,Facebook在IPO后的股价为每股38美元,但股价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就下降到了19美元,股价跌了一半,之后又逐渐上升到120美元。Twitter在2013年11月进行IPO时的股价为26美元,并在年底上升到了60美元,五个月之后又下降到了30美元,现在每股仅值14美元。如今私募融资的高股价就如同是公共资本市场中Twitter当时的每股60美元:这是市场策划的一部分,但却出现在私募资本市场。

IPO对于投资者和创始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关于IPO,投资者和创始人始终存有不同的看法。对于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以及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来说,IPO仅仅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流动性事件。然而,许多投资者则将IPO当成了自己征途的终极目标。他们希望自己可以结束这场征途,这样有限合伙人就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回报了。

First Round Capital的合伙人Josh Kopelman表示独角兽公司获得私募融资的原因在于它们的高估值。“IPO市场停滞的原因在于私营公司获得融资时的股价与上市公司交易时的股价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性。”他这样说道,“因此许多大型私营公司为避免出现交易股价较低的情况,它们都不愿意让公司上市。”

其他上市公司,比如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立的亚马逊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当时的时代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数量如此庞大的私有资本。

私募融资轮数额越庞大,它们对于公共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会逐渐扩大。它们可能会造成市场泡沫或是流血融资的出现。

和科技一样,融资工具也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只要科技公司继续从不同的财团那里寻求融资,那么投资者若想完成自己的征途,他们就需要利用公共资本市场或是大型上市公司开展企业收购来寻求风险资金退出。

这是因为从本质上来说,IPO对于投资者和创始人的意义就不同。双方对于何时进行IPO的观点时常出现分歧。当下,不断变化的资本市场、现有的大量私募资本以及股市的整体下滑趋势都将不断扩大这种分歧。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