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成都】10月21日报道(文/沈小雪)
“互联网+心理咨询”的现在和未来:教育用户——释放需求
每年,在我国因为心理压力而自杀的人群约为28万人,和众多显而易见的身体疾病一样,心理疾病也应该得到关注。从初步的心理咨询到由医生介入的专业诊疗,能够帮助很多潜在的心理疾病患者。正如情感治疗作家素黑所说:“治疗不是让你消极逃避,而是主动放下执着,积极穿越爱的沧海融入另一个爱的层次。”
然而,中国人含蓄的特性决定了这部分市场需求的释放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互联网+心理咨询”尚处于比较初步的教育用户阶段。如果把O2O的烧钱大战比作百米赛跑,那么“互联网+心理诊疗”则是马拉松。
主流产品形态是App,产品模式分为三类
一,工具类:包含心理测试,心情记录,心理及心率测量等功能,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护状况;
二,内容类:包含社交,心灵鸡汤,心理音频,心理学家专栏文章,心理小金句等等,主要作用是以专业的内容大范围的教育用户,并给予用户积极的心理暗示;
三,内容+付费咨询类:结合了内容类App的特点,以内容吸引用户,进而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付费咨询。这是目前商业模式较为清晰的类型之一,也是本文着重盘点的部分。
哪些App已经跻身“互联网+心理咨询”赛道?
一,壹心理:
壹心理上线较早,产品定位是心理学平台,连接需要心理帮助和提供心理帮助的人,建立一个心理服务在线生态。在产品线上也不断做加法,聚合了现存的3类App:
1)壹心理:靠谱咨询师陪你聊心事
2)心理FM:献给曾被这世界粗暴对待过的人
3)口袋心理测试:探索真实的内心世界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曾这样评价壹心理:壹心理是“在人性的沙漠中发现人性心理的刚需”,但这些数字的背后,实际还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巨大需求。
在2015年4月,壹心理获得北极光创投的A轮投资。目前,壹心理拥有800多万Web及App注册用户,积累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资源在1000以上。
二,鸭梨心理:
鸭梨心理针对用户和咨询师设计了两款App,早期以抑郁心理管理为切入点,目前的定位是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用户拥有心理健康档案,也可以设置隐私管理。鸭梨心理的特点在于抓住了“互联网+心理诊疗”的盈利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的导流,据了解,鸭梨心理已经有两家试运营的心理诊所。
在2014年10月,鸭梨心理完成数百万RMB天使轮融资。
三,心理帮帮:
心理帮帮的产品模式经过了几次调整,也许是因为创始人本人是青年创业导师,最初,这是一款面向高考生及考生家长的心理疏导类App,现在的心理帮帮更倾向于一个个人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咨询类别也更加广泛,包括亲子关系、恋爱婚姻、情绪调控、成长学习、孕产心理、职场压力6个大类。内置有心理FM,用户可以通过收听音频减压放松。
在定调上,心理帮帮始终在把握心理咨询的专业度这个核心,在专业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上做出严格的分类。当用户希望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个价格由心理咨询师动态定价,咨询的时长、方式、场景不同,价格也不同,价格最高的是私人心理顾问服务。
从编辑君体验来看,心理咨询师的功能较为完善,而心理医生的功能似乎还在测试中,在“探索”模块,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咨询过程。
四,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的介绍上这样写道:“有点意思的心理科普&老被误会的心理咨询。”创始人简里里(真名:李真)曾是大学老师,任教6年后她决定辞职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就在新媒体上做一些心理咨询科普的东西。在此期间,她经常收到关注用户的付费咨询需求,也由此看到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信息不对称。
2014年初,她来到硅谷投资人Tim Draper的Draper University,在课程结业前,简里里拿到了Tim的投资,随后回国创办简单心理。
基于在微信运营方面的经验,简单心理被打造成一个有趣的心理咨询平台,它的slogan是“找到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简单心理比较注重对咨询师个人品牌的打造,在咨询师页面,用户可以看到咨询师的咨询特长、受训背景、访谈记录、可预约时间表等等。也会组织和发布一些付费心理课程,有点类似于心理学院。同时,简单心理以咨询师说、漫画、文章、视频、电台、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心理学的难题,其中收听率最高的为13.2万。
编辑君的感受是,简单心理弱化了心理咨询讳莫如深的部分,让它成为一种体验式的消费品,是心理咨询类App里较为正向的。
2014年4月,简单心理再次获得了真格基金和华创资本的100万美元投资。编辑君了解到,徐小平老师也投资了情感倾诉平台“偶尔”,可见他本人在留意并且看好情感咨询市场。
五,柠檬心理:
柠檬心理的界面比较简单,主界面分为专家在线、情感树洞、案例解析、趣味测试4部分。以用户点赞的形式让专家自然排序,同样可以预约付费咨询,且动态定价,咨询方式仅包含文字咨询及电话咨询两种。
情感树洞是柠檬心理的主要功能之一,这些心理吐槽被分为奇葩、离婚、失恋、婚姻四类,用户可以相互评论和点赞。
在心理咨询类App中,柠檬心理属于比较常规的,咨询方式仅包含文字和电话两种。柠檬心理还可以测试心率,如果想要往心理咨询的方向发展,编辑君认为这个功能似乎有些鸡肋。
六,心理记:
心理记定位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平台,它的5个主要模块分别为咨询、测试、解梦、群组、心事。和柠檬心理类似,在“咨询”板块,咨询师依获赞数量自然排序,咨询方式分为图文资讯和音视频咨询。在咨询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线购买虚拟礼物送给咨询师,咨询师所获得的礼物会展示在个人页面,这种方式类似于“青苹果”。
“解梦”和“心事”模块加强了心理记的社交属性,而在“群组”模块,编辑君观察到既有心理患者群组,也存在咨询师学术交流群组。
七,云树:
云树的定位是“靠谱,有爱的心理咨询互助社区”。云树的主界面为发布求助以及咨询师列表,点击求助可以发布求助,也可以进入求助广场,浏览他人的求助,进行评论、点赞、分享。
下滑可以浏览云树认证心理咨询师列表,点击查看咨询师的基本信息、服务价格、回答问题、笔记、评价等,比较而言,云树的展示方案较为全面,但稍有不适用的嫌疑,多数咨询师个人页面的笔记一栏为空。
云树同样具有测试功能。
八,心迹(InMe):
在心理咨询类App中,InMe的UI设计最为简洁,这可能取决于其产品定位——都市轻心理生活服务平台。InMe的核心功能是在线心理咨询,专业心理内容阅读,心理问题发问,日常心理测试、分析、方案。
目前,InMe还没有提供付费咨询服务,InMe的咨询师有来自“知乎”的心理学荣誉会员,也有情感类图书作家,知名博主,甚至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后等等。由此可见,对于咨询师的筛选,InMe更加注重咨询师的内容输出能力,以及咨询师背后所能带来的粉丝用户。在对咨询师个人品牌的打造上,InMe和简单心理较为相似。
上述8款App整体功能分布如下:
跻身赛道之后,互联网如何“加持”心理诊疗市场?
一,从低门槛的刚性需求切入,在合适的时机切入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目前用户基础比较牢固的两款匿名私密分享App“秘密”和“无秘”中,“秘密”已经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在以上8款App中,有7款都为用户开放了社交功能。我们都知道,社交是人们生活中的刚性需求,当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据后,用户的需求会自然的形成导向。
壹心理的创始人黄伟强表示:“我不看好单纯只做心理咨询预约的App,因为中国目前大多数心理咨询的需求都是需要被教育、被引导的。如何让大众信任心理咨询服务、更低门槛低使用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领域创业者要思考的。”
二,在体验经济时代里顺势而为,体验式课程不失为好的尝试
黄伟强告诉猎云网:“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就医率低,100个人中可能只有1个人愿意去看心理医生,定期去看心理医生的人则更少。”
所以,在互联网+心理咨询服务刚刚起步的当下,“死磕”不是办法。体验经济时代里,情感咨询市场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需要告诉你的用户他们的症结所在,而是让线上用户参与到线下的体验式课程中。体验式的用户教育往往会事半功倍,产品模式的过渡会更加水到渠成。
三,帮助医生打造品牌价值,进而挖掘心理咨询的场景价值
通过对上述8款App的反复体验,简单心理和InMe对咨询师个人影响力的打造给编辑君留下了深刻印象。心理咨询本就特殊,尤其在虚拟的空间里,建立可信赖的关系是形成用户粘性并引导用户付费咨询的第一步。用户需要对咨询师全面的了解,了解的维度也需要打通多个方面。所以,心理咨询师是连接用户和平台的核心纽带。
只有建立信赖关系才能进一步挖掘心理咨询的场景特性。从在线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再到面对面的咨询,咨询者的信赖程度逐渐加强,费用也逐步递增。事实上,心理咨询的场景特性利于线上线下转化,构建商业模式。
四,善用猎奇心理,心理学的敏感特性利于营销传播,吸引粉丝
心理咨询类App的推广离不开对用户猎奇心理的善用,在朋友圈黑鸡汤大行其道的当下,专业的心理指导内容则出淤泥而不染,能够吸引不少潜在的用户,形成平台自己的忠实粉丝群体。
此外,趣味性也是心理咨询和互联网的连接点,游戏或任务型心理测试,漫画、音频、视频等,都能在有趣的同时为平台“涨粉”。编辑君一定要提醒广大心理类创业者,不要轻视视频和音频的传播效应。
五,切入企业级心理咨询服务
互联网+企业级服务是下一个风口,在瞄准to C市场的同时,to B或可帮助心理类创业者弯道超车,但不要轻易尝试细分领域。
六,中国人羞于表达内心,这恰恰是心理咨询类App的机会
但是,互联网对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的改造都需要时间,教育用户的过程也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既要抱有耐心,在产品模式上也要勇于探索。
心理帮帮的创始人蒲国飞在和猎云网交流的过程中表示:“我觉得心理咨询类App的未来应该在3年左右才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期,它的未来应该是建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上,才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